相关习题
 0  139172  139180  139186  139190  139196  139198  139202  139208  139210  139216  139222  139226  139228  139232  139238  139240  139246  139250  139252  139256  139258  139262  139264  139266  139267  139268  139270  139271  139272  139274  139276  139280  139282  139286  139288  139292  139298  139300  139306  139310  139312  139316  139322  139328  139330  139336  139340  139342  139348  139352  139358  139366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范畴的是(  )
A.通过肝脏可增加或减少血糖含量
B.红骨髓源源不断地产生新的血细胞
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
D.通过肺可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如图结构式是某种食物蛋白质被人体胃蛋白酶分解后的末端部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结构式中有5个肽键
B.该结构式中有4个氨基酸
C.该物质被水解成氨基酸时会脱去4个水分子
D.该肽链有氨基和羧基各1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黑龙江牡丹江一中高一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6%,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8%,aa的个体占6%,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

A.16%,84% B.32%,68% C.55%,45% D.94%,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与小白鼠生命活动调节相关的问题:
(1)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是内环境稳态,维持该必要条件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2)下丘脑与垂体之间有神经联系和血液联系,切断其神经联系后,血液中的促甲状腺激素含量没有减少,说明下丘脑调节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方式是体液(或激素)调节.
(3)性激素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方式相似,由此推测下丘脑通过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间接调节性腺的活动.
(4)已知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能促进子宫发育.研究人员为探究垂体能分泌促性腺激素影响卵巢和子宫的发育,用一批幼鼠做了如下实验:

手术/处
理方法
相同条件下喂养
一段时间后,卵
巢平均重量(mg)
相同条件下喂
养一段时间后,
子宫平均重量
(mg)
1不作处理68216
2A3693
3切除垂体,同时定期注射适量雌性激素37219
4切除垂体,同时定期注射适量促性腺激素66218
请回答:
①分组时应将健康、生长发育状况和个体大小相近的雌性幼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
②表中第1组是本实验的对照组.
③表中A处的处理方法是切除垂体,同时注射等量的溶剂.
④第3组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是切除垂体后,促性腺激素减少,导致卵巢不能正常发育,而定期注射的雌性激素促进了子宫发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是从蛙体内剥离出的某反射弧结构的模式图,其中甲表示神经中枢,乙、丙未知.神经元A、B上的1、2、3、4为4个实验位点.现欲探究神经元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结合所给器材完成以下内容.

材料 从蛙体内剥离出的某反射弧(反射弧结构未被破坏).
供选择仪器:剪刀,电刺激仪,微电流计.
(1)如果该反射弧的效应器为运动神经末梢及其连接的肌肉.探究神经元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的方法步骤(只在神经元A上完成):
①先用剪刀在神经元A的1、2之间将其剪断;
②再用电刺激仪刺激神经元A上的实验位点1,若无肌肉收缩现象,则神经元A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2)如果在实验过程中要保证神经元A和神经元B的完整性,探究神经元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的方法步骤(每个实验位点只能用一次):
①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实验位点2和实验位点3的神经纤维膜外;②用电刺激仪刺激实验位点1,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1次,则神经元A为传出神经;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2次,则神经元A为传入神经.该实验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的特点为单向传递,具有这种特点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依据材料Ⅰ、Ⅱ回答有关植物激素的问题
Ⅰ.图1是有关生长素的某些实验,请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过程回答:
(1)由①②实验现象可以推测出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化学物质,促进胚芽鞘生长;由②③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单侧光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2)②③对照实验的自变量,③④对照实验的自变量分别是单侧光的有无、胚芽鞘尖端的有无.
(3)某同学为了探究“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有何影响”,他选用了某植物的幼叶鞘作为实验材料,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IAA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是生长素对植物生长作用具有两重性;对幼叶鞘来说,最适的生长素浓度是10-8mol/L
编号123456
IAA溶液浓度(mol/L)0(蒸馏水)10-1210-1010-810-610-4
幼叶鞘增长相对长度2.63.23.95.13.11.8
Ⅱ.赤霉素与生长素都能促进茎秆的伸长,两者的关系如图2表示,请据图回答
(4)图中X表示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分解具有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很可能是通过降低该过程中酶的活性来实现.植物出现恶苗病现象的原因是赤霉素过多.
(5)赤霉素与生长素表现出激素间的相互作用类型为协同作用.
(6)植物中的矮生性状通常是单个基因的突变引起的,这种突变致使植物缺少合成赤霉素的酶.所以,可采用外加赤霉素的方法使植物明显增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回答下面关于免疫方面的相关问题
Ⅰ、如图甲是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过程,英文字母表示细胞),请回答:
(1)由图甲可知,B和C细胞均是由A细胞分化而来的,但它们成熟的部位不同,其中C细胞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参与②过程的细胞除了T细胞外,还有吞噬细胞;④的作用是引起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原体失去了寄生的基础.
(2)E和F都是记忆细胞,发生③过程后,分别产生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
(3)世界各地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是由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该病毒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其遗传物质为RNA.如果卵清蛋白过敏者接种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疫苗,该人体内的免疫系统有可能会把疫苗当作过敏原,从而引发过敏反应.若甲型流感病毒已侵入体细胞,则消灭该病毒首先要通过细胞免疫.
(4)图甲中各种细胞的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是相同的,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是由于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表达的遗传信息不同).
Ⅱ、(1)如图乙表示将抗原注射到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请回答: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和X,图中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的是曲线C;表示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的是曲线B,其特点是第二次免疫应答反应快而强.
(2)根据病毒入侵机体后引起血液中抗体浓度变化的规律,为提高人体对病毒的免疫能力,应采取的措施是向人体注射:AA.灭活抗原       B.抗体          C.抗生素              D.抗病毒药物
(3)B细胞和T细胞依靠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糖蛋白)识别抗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黑龙江牡丹江一中高一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以下能决定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方向的是

A.自然选择 B.生存斗争 C.过度繁殖 D.遗传和变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如图表示细胞内四种有机物的组成及其主要功能,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A是指氨基酸,通式是,A形成E过程的反应叫脱水缩合.
(2)B是指脱氧核糖核酸,B形成F,F是DNA.
(3)C是指单糖(葡萄糖);G在植物中主要是指淀粉,在动物中是指糖原.
(4)H是指脂肪;除此之外,脂质还包括磷脂和固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2016学年黑龙江牡丹江一中高一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人的体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在其形成配子的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四分体的数量是

A.23个 B.46个 C.92个 D.184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