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frac{7}{9}$ | B. | $\frac{7}{18}$ | C. | $\frac{7}{16}$ | D. | $\frac{7}{1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DNA复制过程需要DNA聚合酶和限制酶 | |
B. | 若一双链DNA分子中鸟嘌呤的数目为x,其占碱基总数量的比例是y,则一条链中A与T数目之和是$\frac{x}{2y-x}$ | |
C. | 细胞分化过程中,核DNA的数量会发生变化 | |
D. | DNA半保留复制,解旋完毕后复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酶分子中有可能不含肽键 | |
B. | 每个ADP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 | |
C. | 血红蛋白中不同肽链之间通过肽键连接 | |
D. | 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 | B. | 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而与基因无关 | ||
C. | 玉米的雄配子中不含有性染色体 | D. | 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 |
B. | 着丝点分裂一定导致DNA数目加倍 | |
C. | 着丝点分裂一定导致染色体组的数目加倍 | |
D. | 细胞中染色体数一定是其体细胞的2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 |
B. |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没有提出等位基因的说法 | |
C. | “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 | |
D. | 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真核生物的部分遗传现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有利于生物的遗传,与生物的变异无关 | |
B. | 细胞凋亡是细胞自主有序死亡,有利于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 |
C. | 主动运输使膜内外物质浓度趋于一致,维持了细胞的正常代谢 | |
D. | 细胞分裂使细胞趋向专门化,提高了机体生理功能的效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实验组别 | 光照时间(s) | 放射性物质分布 |
1 | 20 | 12种磷酸化糖类 |
2 | 60 | 除上述12种磷酸化糖类外,还有氨基酸、有机酸等 |
3 | 2 | 大量三碳化合物 |
A. | 本实验原料只有CO2,暗反应的产物是有机物 | |
B. | CO2进入叶绿体后,最初形成的主要物质是三碳化合物 | |
C. | 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还包括氨基酸、有机酸等 | |
D. | 从CO2进入叶绿体后的整个过程看,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磷酸化糖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 | B. | 变形虫能伸出伪足 | ||
C. | 吞噬细胞吞噬病菌 | D. | 核糖体中合成的蛋白质进入细胞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液泡膜上的该载体蛋白对Na+运输具有专一性 | |
B. | Na+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 | |
C. | 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吸水能力 | |
D. | 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