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39646  139654  139660  139664  139670  139672  139676  139682  139684  139690  139696  139700  139702  139706  139712  139714  139720  139724  139726  139730  139732  139736  139738  139740  139741  139742  139744  139745  139746  139748  139750  139754  139756  139760  139762  139766  139772  139774  139780  139784  139786  139790  139796  139802  139804  139810  139814  139816  139822  139826  139832  139840  170175 

科目: 来源:2016届河南许昌一中高三上第三次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实验中需要另设置对照实验

B. 模拟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表明细胞体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高

C. 绿叶中色素的分离原理是色素能溶解在无水乙醇中,且不同色素溶解度不同

D. 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中好氧细菌的作用是确定水绵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部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河南许昌一中高三上第三次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第10粒水稻种子在成熟过程中干物质和呼吸速率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种子干物质快速积累时期,呼吸作用旺盛

B.种子成熟后期自由水减少,呼吸速率下降

C.种子成熟后期脱落酸含量较高,呼吸速率下降

D.种子呼吸速率下降有利于干物质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河南许昌一中高三上第三次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健康人感染流感病毒后,出现了发热、肌肉酸痛等症状。该患者体内一般不会发生的是:

A.浆细胞通过与病毒结合抑制其增殖 B.效应T细胞裂解被病毒侵入的细胞

C.下丘脑的部分神经细胞活动增强 D.肌肉细胞中无氧呼吸的比例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河南许昌一中高三上第三次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蜜蜂种群中雌蜂是二倍体,雄蜂是单倍体。右图是细胞进行分裂的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有关叙述正确的

A.甲图所示细胞分裂后能形成含染色体A和d的卵细胞

B.乙图所示细胞分裂方式可能是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

C.甲、乙两图所示细胞中分别含有8条和4条染色单体

D.甲图所示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乙图所示细胞中有1个染色体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河南许昌一中高三上第三次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山区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符合题意的是( )

A.b→c,物种①逐渐消失,物种②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②是阳生植物;

B.物种①和物种③之间竞争强度小于物种②物种③之间竞争强度

C.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被类型将是乔木

D.物种①和物种②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河南许昌一中高三上第三次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如甲图装置,反应杯的溶液中加入红花菜豆叶片及少量NaHCO3溶液(可提供CO2),并连接氧传感器,氧传感器的另一端与计算机连接,以监测瓶中O2浓度的变化(光合作用速率用单位时间内O2的吸收量来表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红花菜豆叶片放入反应杯前需抽空叶肉细胞间隙内的气体,目的是 ,随着测试时间的延长,叶片的光合速率逐渐下降,原因是密闭的反应杯中 ,此时,叶绿体中的 (填“C3”或“C5”)含量下降。

(2)若将该装置用来探究CO2是否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则还应该再增加一个装置作为对比实验,即 ;若要探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应采取的做法是

(3)乙图中c点的确切含义是 ;线段ad(O2释放总量)表明的生物学意义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河南许昌一中高三上第三次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美国的理查德. 阿克塞尔(RichardAxel)和琳达.巴克(Linda B.Buck)通过一系列的开创性研究阐明了我们的嗅觉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嗅觉是动物的重要感觉之一,动物机体通过嗅觉感受器探测外界环境的气味分子。下图表示组成嗅觉感受器的嗅觉受体细胞。请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嗅觉受体细胞的 末端形成嗅纤毛,另一端突起形成神经纤维。嗅纤毛受到气味分子刺激时,产生神经冲动最终传到 引起嗅觉。

2)气味分子与嗅纤毛膜上的气味受体蛋白结合时,纤毛膜上的Na+通道开放,此时膜内侧的电位变化是

(3)若要测定某种物质对人嗅觉的影响,则凡有神经系统疾患、嗅觉障碍都不能作为测试对象,原因是受试者的 必须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也不宜作为受试者,原因是 ,从而干扰测试结果。

(4) 神经元细胞膜内外的离子可以影响膜电位和突触传递过程,如细胞内Ca2+的升高促进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而K+流出细胞将会导致细胞膜内电位更负。则下列情形中不利于神经递质释放的是

A.Na+流入细胞内 B.Ca2+流入细胞内 C.K+流出细胞 D.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河南许昌一中高三上第三次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几种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等如图所示。

(1)正常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为

(2)白眼雌果蝇(XrXrY)最多能产生Xr、XrXr、 四种类型的配子。

(3)用黑身白眼雌果蝇(aaXrXr)与灰身红眼雄果蝇(AAXRY)杂交,F1雌果蝇表现为灰身红眼,雄果蝇表现为灰身白眼。F2中灰身红眼与黑身白眼果蝇的比例为

(4)用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为亲本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作“M”)。M果蝇出现的原因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环境改变引起表现型变化,但基因型未变;第二种是亲本果蝇发生基因突变;第三种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请设计简便的杂交实验,确定M果蝇的出现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

实验步骤:

结果预测:Ⅰ.若 ,则是环境改变;

Ⅱ.若 ,则是基因突变;

Ⅲ.若 _,则是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河南许昌一中高三上第三次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近年来各地规模化养殖发展很快,畜牧业已逐步由农村副业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产业,但规模化养殖场污水的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渐突出。因此,必须对养殖业污水进行处理和生态综合利用,下图是集污水净化、休闲、养鱼为一体的人工湿地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输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有

(2)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净化污水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分解的效率,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3) 实地调查中发现,该湿地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

(4) 该人工湿地中的浮游藻类等植物生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微生物将污水中有机物分解,为藻类等植物提供了充足的 ;不能仅仅依靠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还应该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届河南许昌一中高三上第三次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面是关于月季花药培养的相关问题,请回答:

(1)通过花药培养产生花粉植株一般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花粉通过 发育成植株;另一种是花粉在诱导培养基上先形成 ,再将其诱导分化成植株。两条途径主要取决于培养基中

(2)通常选择 的花蕾作为实验材料,对花药取样后用 对其染色,镜检发现大多数的花粉含有两个核,该时期花药 (适宜、不适宜)进行接种。

(3)在花药培养过程中发现:接种花药的培养基中,花药边缘出现杂菌,其余部分正常,未接种的培养基正常。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4)花药培养在育种上有特殊意,该育种技术的最大优点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