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7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上学期开学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为了探究生长素(IAA)和乙烯(ACC是乙烯供体)对植物生根的影响,科学家用拟南芥下胚轴插条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由此可初步推测( )
A.浓度高于50μmol·L-1的生长素抑制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
B.浓度高于1μmol·L-1的ACC抑制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
C.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细胞中生长素和乙烯是同时合成并发挥作用的
D.同时使用生长素和ACC处理拟南芥下胚轴插条能促其生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上学期开学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发酵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菌种不同,但代谢类型相同
B.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都应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发酵瓶消毒
C.变酸果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可能是醋酸菌种群
D.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可用同一装置,但需控制不同发酵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上学期开学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平板划线法和涂布平板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只能应用于固体培养基接种 B.都可以用于微生物的计数
C.接种培养后均可获得单菌落 D.接种用具都需进行严格灭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上学期开学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菌能在培养基中以二分裂方式迅速增殖
B.噬菌体和大肠杆菌都可直接在蛋白胨培养基中增殖
C.灭菌的目的是消灭与培养菌竞争的杂菌
D.与平板划线法相比,稀释涂布平板法分散细菌得到单菌落的效果更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上学期开学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生物学实验操作,能够顺利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在固体培养基上涂布稀释的大肠杆菌培养液获得单菌落
B.在接种酵母菌的新鲜葡萄汁中通入无菌空气制作果酒
C.土壤浸出液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
D.在分离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实验中,采集的土样经高温灭菌后,可以用于制取土壤稀释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上学期开学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探究温度、PH和果胶酶用量的实验中,虽然实验的变量发生了变化,但通过设置梯度来确定最适值的思想方法是不变的
B.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均能产生果胶酶
C.通过测定滤出的苹果汁的体积大小无法来判断果胶酶活性的高低
D.人们可以使用果胶酶、纤维素酶等来解决制作果汁面临的出汁率低、浑浊等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上学期开学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果胶酶在果汁生产实验中作用的操作,错误的是( )。
A.用橙子做本课题实验,应去掉橙皮
B.用体积分数为0.1%的NaOH溶液和盐酸进行pH调节
C.为了使果胶酶能够充分地催化反应,应用玻璃棒不时地搅拌反应混合物
D.制作苹果泥时,可先将苹果切成小块放入榨汁机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上学期开学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对胡萝卜素的提取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把新鲜的胡萝卜切成米粒大小的颗粒,置于烘箱中烘干时,温度越高、干燥时间越长,烘干效果越好
B.在萃取过程中在瓶口安装冷凝回流装置,是为了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的挥发
C.在浓缩前,没有必要进行过滤
D.将滤液用蒸馏装置进行蒸馏,要收集蒸发出去的液体,蒸发出去的是胡萝卜素,留下的是有机溶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上学期开学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1为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请据图回答问题:
(1)如果图1为叶肉细胞,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有[ ] 和[ ] 。
(2)如果图1为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不应具有的结构是[ ] 、[ ] 。在有丝分裂间期,主要的物质变化是 ;在有丝分裂末期,[2] 与 的形成有关。
(3)下列对图2中有关生命活动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②单细胞生物也存在细胞分化过程
③细胞衰老个体也随之衰老
④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一样是一种细胞编程性死亡
(4)图2中细胞识别是细胞信号传导的前提,这种信息交流是通过 实现的,其物质基础是该结构上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