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7届河南省高三上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从某动物产生的精子中提取出四个,经测定基因型分别为AB、Ab、aB、ab,若不考虑交叉互换与基因突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四个精子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
B.这四个精子至少来自两个精原细胞
C.AB、ab不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D.AB、Ab不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河南省高三上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个含n个碱基的DNA分子,转录的mRNA分子的碱基数是n/2个
B.细菌的一个基因转录时两条DNA链可同时作为模板,提高转录效率
C.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分别在DNA和RNA上
D.在细胞周期中,mRNA的种类和含量均不断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河南省高三上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对g完全显性.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雌蝇中( )
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C.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D.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河南省高三上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鸟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某种鸟类的眼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甲乙是两个纯合品种,均为红色眼。根据下列杂交结果,推测杂交I的亲本基因型是( )
A.甲为AAbb,乙为aaBBB
B.甲为aaZB ZB,乙为AAZbW
C.甲为AAZbZb,乙为aaZBW
D.甲为AAZbW,乙为aaZBZ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河南省高三上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有利变异
B.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
C.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D.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河南省高三上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若图甲中①和②为一对同源染色体,③和④为另一对同源染色体,图中字母表示基因,图乙~图戊中类型依次是( )
A.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B.缺失、重复、易位、倒位
C.重复、缺失、倒位、基因重组
D.重复、缺失、基因重组、易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河南省高三上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一个家族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不是遗传病
②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是遗传病
③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会患遗传病
④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河南省高三上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A. 若该曲线表示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液泡体积的大小变化,则BC段表示该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减弱
B. 若该曲线代表密闭温室中的C02浓度在一天中的变化情况,则温室中B点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最大
C. 若该曲线表示在温度交替变化的环境中健康人的皮肤血流量变化,则AB段血液中明显增多的激素是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
D. 若该曲线表示正常人进食后的血糖浓度变化,则CD段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上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河南省高三上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的变异都可以遗传给后代
B.三倍体植株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C.染色体结构变异不改变基因结构
D.基因重组过程中能产生新的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河南省高三上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
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
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
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