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重庆十八中高一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幽门螺杆菌、人体肿瘤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含有DNA B.都能产生新的细胞
C.都属于原核生物 D.都含有核糖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重庆十八中高一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种类和鉴别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单糖、二糖中的蔗糖和淀粉,都可以与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B. 细胞中的脂脂肪能被苏丹Ⅳ染成橘黄色
C. 细胞内蛋白质种类众多,但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D.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都含有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可以直接相互代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重庆十八中高一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元素及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所有细胞中水占鲜重百分比都一样
B. O是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之一,在人体细胞的干重中含量最多
C. 水是占细胞鲜重百分比最大的化合物
D. 构成细胞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能在无机自然界找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重庆十八中高一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面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像,下图中肯定表示生命系统的个体层次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重庆十八中高一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以下关于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利用光学显微镜可看到蓝球藻的细胞核
B.西瓜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可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替代材料
C.在做脂肪的鉴定实验时,发现满视野都呈现橙黄色,于是滴l~2滴质量分数为50%的盐酸洗去多余的染料
D.在稀释的蛋清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摇匀,可看到溶液变为紫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重庆十八中高一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A. 量取2 mL斐林试剂时应优先选用5 mL量筒而不用10 mL量筒
B. 隔水加热时,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应高于烧杯中水的液面
C. 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试管内液体呈现无色,加热后变成砖红色
D. 实验结束时将剩余的斐林试剂装入棕色瓶,以便长期保存备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重庆十八中高一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表是两种生物干重中有关元素的质量分数(%)。根据下表,有人得出下面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元素 | C | H | O | N | P | S |
生物甲 | 43.57 | 6.24 | 44.43 | 1.46 | 0.20 | 0.17 |
生物乙 | 55.99 | 7.46 | 14.62 | 9.33 | 3.11 | 0.78 |
A.如果它们分别是动物和植物,则甲是动物,乙是植物
B.甲生物可能含有叶绿素
C.两者体细胞中,甲有细胞核乙没有细胞核
D.两者的含水量比较,可推测甲比乙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重庆十八中高一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碳元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细胞中,碳元素属于大量元素
B. 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的元素
C. 碳元素参与生物体内所有化合物的组成
D. 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碳元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重庆十八中高一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C、H、N三种元素在人体的化学成分中,质量分数共占73%左右(占细胞干重的百分比),而在岩石圈的化学成分中,质量分数不到1%,这一事实说明( )
A.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相似性
B.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C.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D.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本质完全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重庆十八中高一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同学在归纳细菌、松树和松鼠的生命系统层次时,列出了下表:
细胞 | 组织 | 器官 | 系统 | 个体 | 种群 | 群落 | 生 态 系 统 | 生 物 圈 | |
细菌 | √ | √ | × | × | √ | √ | |||
松树 | √ | √ | √ | × | √ | √ | |||
松鼠 | √ | √ | √ | √ | √ | √ |
(表中“√”表示具有,“×”表示不具有)
仔细阅读上表,选择正确答案( )
A.表中三个“×”都归纳得不正确
B.松树没有“系统”这一层次是正确的
C.细菌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所以不是生命系统的层次
D.所有细菌都是营腐生生活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