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定州中学高一上10.16周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血红蛋白分子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个α?肽链、两个β?肽链、一个亚铁血红素基团
B. 一个α?肽链、三个β?肽链、四个亚铁血红素基团
C. 两个α?肽链、两个β?肽链、四个亚铁血红素基团
D. 两个α?肽链、两个β?肽链、两个亚铁血红素基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定州中学高一上10.16周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和肌肉中的肌蛋白结构不同的原因是
A. 所含氨基酸的种类不同,而数目、排列顺序都相同
B. 所含氨基酸的数目不同,而种类、排列顺序都相同
C. 所含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和多肽链的数目及空间结构不同
D. 所含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相同而多肽链的数目及空间结构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定州中学高一上10.16周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由51个氨基酸形成某蛋白质的过程中共脱水48个,则形成的肽键数目、该蛋白质含多肽链的条数、该蛋白质分子中最少的氨基数目各是
A. 48、3、51 B. 50、3、3 C. 48、3、48 D. 48、3、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定州中学高一上10.16周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鉴定
B. 脂肪的鉴定实验中所用的材料是花生子叶
C. 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后再加入乙液
D. 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和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要现配现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定州中学高一上10.16周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无机盐大多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B. 酶的单体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C. ATP和DNA中含有核糖
D. 性激素、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定州中学高一上10.16周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 将在蔗糖溶液中已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表皮细胞转到清水中,则可能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B. 将新鲜肝脏研磨液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会立即出现大量气泡
C. 将斐林试剂加入到蔗糖溶液中,加热后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D. 将双缩脲试剂加入到大豆匀浆的稀释液中,溶液变成紫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定州中学高一上10.16周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的实验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甘蔗中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可用于可溶性还原性糖的鉴定
B. 鉴定蛋白质时,应将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混合以后再加入待测组织样液中
C. 花生种子富含脂肪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好材料
D. 在豆浆中加入双缩试剂结果会产生砖红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定州中学高一上10.16周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对组成细胞的有机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细胞质中的核酸均为核糖核酸
B. 淀粉和纤维素的单体都是葡萄糖
C. 多肽链一旦形成便具有生物活性
D. 蛋白质的氧化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定州中学高一上10.16周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现有一种“十三肽”,分子式为,已知将它彻底水解后只得到下列氨基酸。
(1)将该“十三肽”彻底水解后有________个丙氨酸,_______个赖氨酸,________个天冬氨酸。
(2)和未水解的化合物相比,水解后哪几种元素的数目增加了?________。哪几种元素的数目减少了?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定州中学高一上10.16周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该图中,A表示 ,B表示 。
(2)该图所示化合物的名称是____;该化合物含有____个肽键。
(3)该化合物由 个氨基酸分子失去____个水分子而形成,这种反应叫 反应;合成此肽链的细胞器是 。
(4)该图中所示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是由图中______决定的。
(5)如果图中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80,则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