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甘肃省高二文上第一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杂合子(DeEe)种子获得纯合子(ddee),最简捷的方法是( )
A.种植→F1→选双隐性者→纯合子
B.种植→秋水仙素处理→纯合子
C.种植→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纯合子
D.种植→秋水仙素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纯合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甘肃省高二文上第一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低温诱导与秋水仙素都能抑制纺锤体形成
B.低温处理后洋葱根尖所有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均加倍
C.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的形态,用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对染色体染色
D.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甘肃省高二文上第一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比较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是在分子水平上的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是在细胞水平上的变异
B.基因突变只能通过基因检测,染色体结构变异可通过光学显微镜比较染色体进行检测
C.基因突变不会导致基因数目改变,染色体结构变异会导致基因数目改变
D.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最终都会引起性状的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甘肃省高二文上第一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与遗传变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禁止近亲结婚能降低一些遗传病的发病率
B.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表现出性状的重新组合
C.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运用了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
D.若DNA中某碱基对发生替换,其控制的性状一定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甘肃省高二文上第一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自然选择”理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可遗传的变异都是有特定方向的
B.有利变异更容易被保存下来
C.微小变异可以累积成显著变异
D.选择是进化的动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甘肃省高二文上第一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具有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
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C.异地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甘肃省高二文上第一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造成人类遗传病的原因有多种。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回答问题:
(1)21三体综合征一般是由于第21号染色体_______异常造成的。A和a是位于第21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某患者及其父、母的基因型依次为Aaa、AA和aa,据此可推断,该患者染色体异常是其________的原始生殖细胞减数分裂异常造成的。
(2)原发性高血压属于 基因遗传病,这类遗传病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
(3)就血友病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来说,如果父母表现型均正常,则女儿有可能患 ,不可能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甘肃省高二文上第一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如图是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遗传系谱图(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用A和a表示),请据图回答.
(1)该病是由 染色体 (填“隐性”/“显性”)基因控制的.
(2)Ⅱ3、Ⅱ4与Ⅱ5的基因型分别是 、 、 ;Ⅰ1与Ⅱ4的基因型是否相同? 。
(3)若Ⅱ3与Ⅱ4再生一个小孩,该小孩患病的可能性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甘肃省高二文上第一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滥用抗生素往往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1)细菌抗药性的来源属于 。
(2)尽管在细菌菌群中天然存在抗药性基因,但是使用抗生素仍可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菌群中 。
(3)细菌耐药性的形成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 的结果。
(4)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北武汉钢铁子弟三中高一上月考一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哪项不是细胞学说的内容( )
A.细胞只能由细胞分裂而来
B.所有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D.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