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7届河北省高三10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为达到实验自的,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实验是
A. 利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
B. 测定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的最适温度
C. 使用重铬酸钾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酒精
D.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河北省高三10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结果的是
A. 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试验中,统计每一时期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能比较细胞周期各时期的时间长短
B. 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映NaOH进入琼脂块的速度
C. 在“探究培养液中醇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睑中,培养期内共三次取样测定密度。即可准确绘制醇母菌种群增长曲线
D. 在“探究a-萘乙酸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用高浓度组的a-萘乙酸溶液浸泡插条基部一天后,观察生根情况以确定最适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河北省高三10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下图曲线表示下列选项中相关量的关系时,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大于a温度该酶的空间结构可能受到破坏
B.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与时间的关系:b时刻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生长素对芽的促进作用与浓度的关系:b浓度生长素对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D.人感染天花病毒后,血液中抗体含量与时间的关系:b时刻后机体仍具有相应的免疫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河北省高三10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实验过程中时间的长短有时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证明绿叶在光照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试验时间越长积累淀粉越多实验现象越明显
B. 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中,第三次观察与第二次观察之间所间隔时间的长短对该实验现象没有影响
C.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解离时间长短对实验结果的观察没有影响
D. 用32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河北省高三10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体干细胞移植通常不会引起免疫排斥反应
B.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培养能增殖但不能被诱导分化
C.组织的细胞更新包括细胞凋亡和干细胞增殖分化等过程
D.造血干细胞具有分化出多种血细胞的能力,可用于治疗白血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河北省高三10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表示某些细菌合成精氨酸的途径,从图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若产生中间产物Ⅰ依赖突变型细菌,则可能是酶1基因发生突变
B.这三种酶基因有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C.这些细菌其精氨酸的合成是由3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的
D.若酶1基因不表达,则酶2基因和酶3基因也不表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河北省高三10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小白鼠是洹温动物,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其体温仍能保持相对恒定。为了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在下丘脑,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制订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假设:下丘脑是调节体溫的主要中枢。
实验用具:略
实验步骤:
①取两只身体健康的、性别与生理状况相同的成年小白鼠,并标记为甲、乙;
②用一定的方法破坏甲鼠的下丘脑,乙鼠不做任何处理;
③把甲、乙两鼠罝于可以人工控制的溫室中将室内温度调为0℃,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预测结果与结论:
①若甲鼠体温发生明显改变,乙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则假设成立;
②若甲、乙两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则假设不成立。
请分析回答:
(1)该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有哪些不妥之处?请指出:
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2)有同学认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可在同一只小白鼠身上进行,你是否赞同这个观点?___________ 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
(3)若假设成立,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下面给出了四张坐标图,表示小白鼠的代谢状况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其中横轴表示环境溫度,纵轴表示小白鼠耗氧量或酶的反应速率)。符合甲鼠生理状况的是_______,符合乙鼠生理状况的是_______________。
(4)若假设成立,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一方面可通过下丘脑的调节作用,引起小白鼠皮肤血管收缩,皮肤的血流量减少,从而使皮肤的散热量减少;同时还可以促进有关腺体的分泌活动,使_____________ 的分泌增加,导致体内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从而维持体温恒定。由此可见小白鼠对体温的调节属于________________调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河北省高三10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白粉菌和条锈菌能分别导致小麦感白粉病和条锈病,引起减产,采用适宜播种方式可控制感病程度。下表是株高和株型相近的小麦A、B两品种在不同播种方式下的实验结果:
试验编号 | 播种方式 | 植株密度(×106株/公顷) | 白粉病感染程度 | 条锈病感染程度 | 单位面积产量 | |
A品种 | B品种 | |||||
Ⅰ | 单播 | 4 | 0 | - | + + + | + |
Ⅱ | 单播 | 2 | 0 | - | + + | + |
Ⅲ | 混播 | 2 | 2 | + | + | + + + |
Ⅳ | 单播 | 0 | 4 | + + + | - | + |
Ⅴ | 单播 | 0 | 2 | + + | - | + + |
注:“+”的数目表示感染程度或产量高低;“-”表示未感染。
据表回答:
(1)抗白粉病的小麦品种是_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Ⅳ、Ⅴ两组实验,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Ⅰ、Ⅲ、Ⅳ三组相比,第Ⅲ组产量最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麦抗条锈病性状由基因T/t控制,抗白粉病性状由基因R/r控制,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以A、B品种的植株为亲本,取其F2中的甲、乙、丙单植自交,收获籽粒并分别播种于不同处理的实验小区中,统计各区F3中的无病植株比例,结果如下表。
F2植株 F3无病植株的比例(%) 实验处理 | 无菌水 | 以条锈菌进行感染 | 以白粉菌进行感染 | 以条锈菌+白粉菌进行双感染 |
甲 | 100 | 25 | 0 | 0 |
乙 | 100 | 100 | 75 | 75 |
丙 | 100 | 25 | 75 | ? |
据表推测,甲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乙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双菌感染后丙的子代中无病植株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河北省高三10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根据有关材料作答。
I.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光照强度增加到某一点时,再增加光照强度光合强度也不增加,该点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a〜d四种植物的单个植株在自然C02浓度及最适温度下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如下表
植物种类 | 光补偿点(klx) | 光饱和点(klx) |
a | 1~2 | 30~80 |
b | 0.2~0.3 | 50~80 |
c | 0.5~1.5 | 20~50 |
d | 0.1~0.2 | 5~10 |
(1)植物细胞产生CO2的具体部位是_____________;利用CO2的具体部位是______________。
(2)光照强度为0.4klx时,表格中________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多于光合作用吸收的CO2。
(3)仅考虑温度和CO2含量的影响,在温度较高,CO2较小的密闭温室中,植物的光补偿点较________。大田玉米群体的光饱和点比单株玉米的光饱和点要高,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Ⅱ.科学家在黑暗时,把叶绿体基粒放在pH=4的溶液中,让基粒类囊体膜腔的pH值下降至4,然后将基粒移入pH=8并含有AD和Pi的缓冲溶液中(如下图),一段时间后有ATP产生。
(4)为获取叶绿体,先要破碎叶肉细胞,再用_________法分离。
(5)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基粒类囊体合成ATP的原因是___________,据此推测,叶绿体在自然状态下产生ATP的过程中,光能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河北省高三10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糖原贮积病是由于遗传性糖代谢障碍,致使糖原在组织内过多沉积而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为低血糖等症状,下图1为人体糖代谢的部分途径,请分析回答:
(1)据图1可知,抑制葡萄糖激酶不仅制约糖原的合成,还会制约体内细胞的_______________呼吸,使产能减少;细胞呼吸的启动需要___________功能。
(2)Ⅰ型糖原贮积病是6-磷酸葡萄糖酶基因(E)突变所致。血糖浓度低时,正常人体分泌________(激素)增加,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给Ⅰ型糖原贮积病患者注射该激素_____(能,不能)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
(3)Ⅰ型糖原贮积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图2为某家族史病遗传情况家系图,在正常人中,杂合子概率为1/150,若Ⅱ-3与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后生育一个孩子,则患病概率约为_______。
(4)某新型糖原贮积病,是由磷酸酶基因(D)突变引起,经过家系调查绘出的家系遗传图与图2一致,研究者合成了两种探针,能分别与正常基因和突变基因相应的DNA序列互补,此探针能在一定的杂交和洗脱条件下,只要有一个碱基不匹配,就不能形成稳定的杂交链而被洗脱。利用探针对该型糖原贮积病家系进行检测,过程和结果如右图所示
①体外扩增DNA时,解链的方法是_________。
②结合图2和图3分析:该新型糖原贮积病的遗传方式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做出些判断依据的是该家系中_________个体DNA杂交检测的结果,其中Ⅰ-1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
③假如Ⅲ-1和男性患者结婚,生育的孩子患新型糖原贮积病的概率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