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42031  142039  142045  142049  142055  142057  142061  142067  142069  142075  142081  142085  142087  142091  142097  142099  142105  142109  142111  142115  142117  142121  142123  142125  142126  142127  142129  142130  142131  142133  142135  142139  142141  142145  142147  142151  142157  142159  142165  142169  142171  142175  142181  142187  142189  142195  142199  142201  142207  142211  142217  142225  170175 

科目: 来源:2017届重庆八中高三上学期11.13周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虫发育过程中细胞数量减少,是细胞衰老坏死的结果

B.恶性肿瘤细胞有无限增殖的特性,所以不易被化疗药物杀死

C.人的造血干细胞是全能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各种细胞

D.体外培养时,儿童的成纤维细胞分裂次数多于成人的成纤维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重庆八中高三上学期11.13周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的普遍性是指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

B.自然状态下的突变是不定向的,而人工诱变多是定向的

C.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

D.由于细菌的数量多、繁殖周期短,因此其基因突变率很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重庆八中高三上学期11.13周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实验室用两种方式进行酵母菌发酵(以葡萄糖为原料)生产酒精。甲发酵罐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气,乙发酵罐中没有氧气,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实验过程中每小时测定一次两发酵罐中氧气和酒精的物质的量,记录数据并绘成下面的坐标图。据此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实验结束时甲、乙两罐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之比为8:5

B.甲、乙两发酵罐分别在第11小时和第9小时无氧呼吸速率达到最快

C.发酵罐实验结果表明在有氧气存在时酵母菌也可进行无氧呼吸

D.该实验证明向葡萄糖溶液中通入适量的氧气可以提高酒精的产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重庆八中高三上学期11.13周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植物激素和人工合成的类似化学物质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叙述正确是

A.植物幼苗中细胞分裂素含里较高,也含脱落酸

B.植物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效应相同时,浓度也相同

C.播种前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浸泡种子,可以提高种子的萌发率

D.油菜开花期如遇阴雨天,错过了最佳传粉时期,可以通过喷洒适宜浓度的2,4-D提高产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重庆八中高三上学期11.13周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表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五个种群(存在者营养关系)的能量调查:

种群

能量(107KJ.m-2)

2.50

13.30

9.80

0.28

220.00

图①〜④是根据该表数据作出的一些分析,其中与表中数据不相符合的是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重庆八中高三上学期11.13周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在一定浓度的C02和适当温度(25℃)条件下,测定小麦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表,据表中数据答问题: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光照强度(千勒克司)

光饱和时光照强度(千勒克司)

光饱和时CO2吸收量(mg/100cm2叶.小时)

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mg/100cm2叶.小时)

3

9

36

8

(1)当光照强度超过9千勒克司时,小麦光合速率不再增加,达到光饱和。结合光合作用过程,说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光照强度为3千勒克司时,小麦固定的C02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mg/100cm2叶.小时)。当光照强度为9千勒克司时,小麦合成葡萄糖的量为_____________(mg/lOOcm2叶.小时)。

(3)为了探究高温(30℃)、强光照(15千勒克司)对小麦叶片与玉米叶片光合作用影响程度的差异,研究小组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

组别

材料

实验条件

CO2 吸收量(mg/100cm2 叶.小时)

1

小麦

叶片

25℃、 9千勒克司

a

2

30℃、15千勒克司

b

3

玉米

叶片

25℃、9千勒克司

c

4

30℃、15千勒克司

d

若实验测得_________________(用表中字母作答),则说明高温、强光照对玉米光合作用影响不大;

实际测得d>b,由此判断在相同条件下,生长状况较好的植株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重庆八中高三上学期11.13周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根据如图,回答下列与生态有关的问题:

(1)若图1是碳循环示意图,则丙指的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_。若图1中的“→”仅表示二氧化碳的流动方向,则不会存在的过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食物关系如图2所示,设E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为1×106KJ,B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为2×104KJ,D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是2.5×104KJ,能量传递效率20%计算,当A只捕食C时,A的能量值是________________KJ。

(3)图3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向蛙类后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图中的④表示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图中①②表示的含义分别为: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蛙的种群数量—般处于______(填“K”或“K/2”)。此时娃出生率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

(4)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柄息地的缩小等都是导致野生朱鹮大量减少的原因,保护野生朱鹮最有效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日照时间的长短能影响朱鹮的繁殖,这种信息属于_________________信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重庆八中高三上学期11.13周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进食可刺激胃腺细胞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胃酸及胃蛋白酶,有利于消化。

(1)哺乳动物进食时,食物尚未进入胃内就可引起胃液分泌,称为头期胃液分泌。这种分泌有两种调节机制:神经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如图所示:

①胃泌素通过_________运输到达胃腺细胞,促进胃液分泌。

②促进胃腺细胞分泌胃液的信号物质,除胃泌素外还有___________。

(2)为探究两种两节机制对头期胃液分泌的影响,有人用同一只狗连续进行了以下实验:

步驟

实验搡作

4h胃液分泌量

1

假饲

+ + + + + + + + +

2

切除胃窦,再假饲

+

3

假饲,并注射一定量的胃泌素(控制胃泌素的注射剂量,使胃液分泌量与步骤1相当)

+ + + + + + + + +

4

只注射与步骤3相同剂量的胃泌素,但不假饲

+ + + +

(假饲是让狗吃肉,但吞下的肉从食道上的人工痿口掉出,不进入胃: “ + ”数量表示胃液分泌最多少)

①步驟2中胃液的分泌是____________调节的结果。

②步骤4中不进行假饲的目的是排除了______________调节的影响。

③重复上述实验均得到相同结果,表明在头期胃液分泌的两种调节机制中,_______________的作用效应更大;二者共同作用效应_________(大于、小于、等于)各自单独作用效应之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重庆八中高三上学期11.13周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某二倍体植物(2n=l4)开两性花,可自花传粉。研究者发现有雄性不育植株(即雄蕊发育异常不能产生有功能的花粉,但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选育该性状可用于杂交育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表F2性状统计结果

编号

总株数

可育∶不育

1

35

27∶8

2

42

32∶10

3

36

27∶9

4

43

33∶10

5

46

35∶11

(1)雄性不育与可育是一对相对性状。将雄性不育植株与可育植株杂交,F1代均可育,F1自交得F2,统计其性状,结果如上表,说明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遗传遵循________定律。

(2)在杂交育种中,雄性不育植株在应用上的优势是不必进行________________操作。

(3)为在开花前即可区分雄性不育植株和可育植株,育种工作者培育出一个三体新品种,其体细胞中增加一条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相应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如右下图(基因M控制可育,m控制雄性不育;基因R 控制种子为茶掲色,r控制黄色)。

①三体新品种的培育利用了_______________原理。

②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不能参与眹会,因而该三体新品种的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可形成________个正常的四分体;联会时两条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扱,而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随机移向一极。故理论上,含有8条染色体的雄配子占全部雄配子的比例为_________,经研究发现这样的雄配子不能与雌配子结合。

③此品种植株自交,所结的黄色种子占70%且发育成的植株均为雄性不育,其余为茶褐色种子,发育成的植株可育。结果说明三体植株产生的含有8条染色体和含有7条染色体的可育雄配子的比例是_________,这可能与带有异位片段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的丢失有关。

④若欲利用此品种植株自交后代作为杂交育种的材料,可选择_________色的种子留种;若欲继续获得新一代的雄性不育植株,可选择__________色的种子种植后进行自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重庆八中高三上学期11.13周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和多种生物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人类跨入了后基因组和蛋白质组时代,对蛋白质进行研究时首先要获得纯度较高的蛋白质。下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在“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准备从猪的血液中初步提取血红蛋白,设计的“血红蛋白提取分离流程图”: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样品处理中红细胞的洗涤,要用______反复冲洗、离心。小红细胞悬液中加入一定量的pH7.0的低浓度缓冲液并充分搅拌,可以破碎红细胞,破碎红细胞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血红蛋白粗分离阶段,透析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若要尽快达到理想的透析结果,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方法)。

(3)血红蛋白的纯化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法将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杂质蛋白去除。

(4)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等的差异,从而产生不同迁移速度,实现各种分子的分离。

(5)一同学进行了血红蛋白电泳,观察到正常人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血红蛋白电泳结果如上图所示。由图可知携带者有_____种血红蛋白,从分子遗传学的角度做出的解释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