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7届吉林省高三上学期周测9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两个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是甲→乙
B.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两个种群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D.两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正在衰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吉林省高三上学期周测9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挪威为了保护雷鸟,在19世纪曾大力根除猛禽和猛兽,但结果雷鸟多次出现大量死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B.在一定范围内,草原生产者的种类随植食性动物种群密度的增加而下降
C.根除猛禽和猛兽后,一段时间内雷鸟的K值可能会上升
D.在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协同进化中,被捕食者的进化可以完全避免被捕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吉林省高三上学期周测9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森林因为火灾导致植被基本毁坏,经过数十年的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不仅恢复了植被,而且还发展成为了风景秀丽的旅游景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如果不进行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毁坏的森林的恢复时间将更长,说明人为因素的影响一定有利于群落演替的进行
B.即使没有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等措施,该群落最终也一定会恢复到森林阶段
C.旅游可能使该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进行
D.该群落的演替类型与火山喷发后的群落演替类型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吉林省高三上学期周测9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表示不同群落中生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可以表示草原上狮子和猎豹的关系
B.乙图可以表示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的关系
C.丙图的三个种群一定形成一条食物链
D.甲乙两图都表示生物种群间的竞争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吉林省高三上学期周测9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表示某池塘生态系统中饲养草鱼时的能量流动过程示意图,a~i表示能量值,关于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a
B.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g+h)/a
C.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h/b
D.可通过投放消化酶提高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吉林省高三上学期周测9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样方法是生态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调查方法。以下关于样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样方法调查森林乔木丰富度时应对各样方数据求平均值
B.蚜虫呈集群分布,不宜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
C.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应在植物生长密集处取样
D.调查蝗虫幼虫种群密度应根据地段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吉林省高三上学期周测9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关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正确的叙述是 ( )
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是无机环境
B.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传递信息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
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化学防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吉林省高三上学期周测9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注:①生产者呼吸释放量 ②分解者呼吸释放量 ③消费者呼吸释放量 ④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量
A.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④表示
B.②的量越小,说明该农田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
C.消费者同化作用的大小可用③表示
D.该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与消费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吉林省高三上学期周测9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
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
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
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吉林省高三上学期周测9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生物群落
B.丁的CO2含量减少,将导致臭氧层破坏
C.乙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D.丙1同化量越大,丙2的同化量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