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7届湖南省名校教研教改联合体高三12月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研究发现油菜的无花瓣突变体能提高光能利用率及抗病性,有无花瓣受一对等位基 因A、a控制,油菜的花色基因受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请根据下列杂交实验回答:
亲本 | F1 | F2 |
无花瓣×有花瓣黄色 | 无花瓣 | 无花瓣:有花瓣黄色:有花瓣白色=12:3:1 |
(1)基因B、b和A、a位于 对同源染色体上。油菜的无花瓣对有花瓣为 性,无花瓣油菜可依靠花蜜吸引昆虫采蜜授粉,说明信息传递的作用: 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2)亲本的无花瓣油菜的基因型是 ,F2无花瓣中纯合子的所占比例为 。
(3)研究者发现油菜中有一种雄性不育现象,其机理是该油菜植株中B/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缺失(不丢失B、b基因)导致其花粉不育。基因型为AaBb的油菜植株存在此现象,将该植株自交,请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判断是哪条染色体片段缺失所致:
①如果没有子代产生,则是 基因所在染色体片段缺失所致;
②如果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则是 基因所在染色体片段缺失所致;
③如果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无花瓣:有花瓣黄色:有花瓣白色=6:1:1,则是 基因所在染色体片段缺失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湖南省名校教研教改联合体高三12月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是目前预防甲流的短期有效措施。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人体接种H1N1甲流疫苗后,其中主要成分血凝素(病毒囊膜糖蛋白)可作为 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2)一旦H1N1甲流病毒侵入已免疫的机体, 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这些抗体与游离的H1N1结合阻止其吸附宿主细胞;若少量病毒侥幸侵入机体细胞,机体还可依靠 免疫将被感染细胞清除。
(3)C48/80是一种可激活巨噬细胞(吞噬细胞的一种)的聚合物,研究人员为了研究C48/80对疫苗免疫效应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实验选用126只健康小鼠随机分为8组,采用滴鼻方式给药,28天后以致死剂量H1N1病毒悬液处理小鼠,一段时间后测定小鼠血清中IgG抗体水平,在病毒处理21天后计算各组小鼠成活率,结果如下表:
组别 | 疫苗及辅助剂 | 疫苗剂量(μg) | 小鼠血清IgG抗体水平 | 小鼠存活率(%) |
A | H1N1+ C48/80 | 1.5 | 13 | 100 |
B | H1N1 | 1.5 | 11.3 | 100 |
C | H1N1+ C48/80 | 0.15 | 11.3 | 87.5 |
D | H1N1 | 0.15 | 9.67 | 50 |
E | H1N1+ C48/80 | 0.015 | 10.33 | 62.5 |
F | H1N1 | 0.015 | 9.33 | 25 |
G | C48/80 | ------ | 6.0 | 0 |
H | H1N1+CTB* | 1.5 | 14.33 | 100 |
注:CTB*已被证实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免疫辅助剂,可增强疫苗的免疫效力
①为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可再增加一组对照实验,其处理应为 ,预测 该组小鼠的存活率应为 。
②实验数据显示,G组小鼠的血清抗体水平比其他组低,最可能的原因是 。
③实验结果表明,随H1N1疫苗剂量的增加,免疫小鼠的 升高,且添加C48/ 80的免疫组与同剂量单独H1N1疫苗免疫组比较,同时它们再与H组结果比较, C48/80的作用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湖南省名校教研教改联合体高三12月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表是某河流干涸后,群落经历草本、灌木、乔木的演替过程中,部分物种的种群密度 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第1年 | 第2年 | 第3年 | 第4年 | 第5年 | 第6年 | |
艾蒿(株/平方米) | 5 | 10 | 6 | 3 | 1 | 1 |
白杨(株/100平方米) | 0 | 1 | 2 | 4 | 8 | 8 |
鼠(只/100平方米) | 0 | 1 | 2 | 4 | 8 | 16 |
(1)该群落演替类型为 ,判断依据是 。从第3年起,艾蒿种群密度下降的原因是 。
(2)群落结构中,白杨林的出现既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又为动物创造了 ,物种丰富度进一步提高。
(3)调查鼠的种群密度时,由于鼠对捕鼠器有记忆,再次捕获的机会减少,则所得数据比实际结果 。
(4)下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第6年植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有关情况。图中数据表示各部分有机物中的含碳量,单位kg/(hm2 •年)。
若该生态系统总面积为100hm2,则第6年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以含碳量表示),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为 。植物遗体、残枝败叶中的含碳量在 (填序号)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湖南省名校教研教改联合体高三12月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受中医古籍《肘后备急方》中将青蒿“绞汁”用药的启发,屠呦呦采用低温提取的方法,从黄花蒿中直接提取得到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青蒿素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不易挥发,对热不稳定。回答下列问题:
(1)青蒿素的提取 (填“适宜”或“不宜”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原因是 。
(2)屠呦呦采用乙醚浸提法提取青蒿素,其提取流程与胡萝卜素的提取具有相似之处。在用乙醚浸泡提取前,先要对黄花素茎叶进行 和干燥,以提高萃取效率;干燥过程应控制好 和干燥时间,以防止 .
(3)假设对提取到的青蒿素通过纸层析法进行鉴定,结果如图所示,则A、B、C、D四点中,属于提取样品的点是 ,②代表的物质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湖南省名校教研教改联合体高三12月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控制疟疾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为了获取更多的青蒿素,科学家采用多种方法。
方法一:利用雌雄同株的野生型青蒿(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18条),通过传统的育种和现 代生物技术培育高青蒿素含量的植株。
方法二:科学家用基因工程技术,利用酵母菌细胞合成青蒿素(如图所示)
(1)若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青蒿素的工厂化生产,可将青蒿素细胞经培养获得的 细胞置于发酵罐中培养,经 方式实现细胞数目的增多并产生大量的青蒿素。
(2)根据图示代谢过程,科学家在培育能产生青蒿素的酵母菌细胞过程中,需要向酵母细胞中导入 ,继而可利用 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
(3)图中①②过程无论发生在青蒿素细胞中,还是发生在酵母细胞中,都能产生相同的物质 FPP,原因是 、 (写出2点)。
(4)实验发现,酵母细胞导入相关基因后,该基因能正常表达,但酵母菌合成的青蒿素仍很 少,根据图解分析原因可能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湖南省新考纲下的高三摸底联考(全国卷)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年7月的《自然》杂志报道:清华大学发现了人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3的三种不同构象,研究表明该蛋白质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超量表达。下列有关该蛋白质的叙述的是
A.GLUT3构象改变可能伴随着与葡萄糖的结合和分离
B.GLUT3运输葡萄糖过程可能消耗呼吸作用提供的ATP
C.肿瘤细胞中大量GLUT3的表达,可能与促进呼吸供能密切相关
D.GLUT3是肿瘤细胞特有的蛋白质,可能成为肿瘤细胞的标志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湖南省新考纲下的高三摸底联考(全国卷)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6年5月,美国发现了一个只在胡萝卜根部表达的基因,该基因可以让胡萝卜积累更多的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属四萜类化合物(脂质),在动物体内可转化成维生素A,治疗夜盲症、干眼病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基因表达的产物是β—萝卜素
B.该基因只在胡萝卜的根部表达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胡萝卜根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可能发生细胞器种类、数目的改变
D.胡萝卜根细胞与叶肉细胞不同的原因是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定向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湖南省新考纲下的高三摸底联考(全国卷)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浆细胞的细胞膜表面含有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糖蛋白
B.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其神经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
C.口腔的感觉神经末梢中存在对辣椒素敏感的受体,该受体位于突触后膜上
D.单侧光引起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从而产生向光性弯曲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湖南省新考纲下的高三摸底联考(全国卷)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现有若干未交配过的四种果蝇(甲、乙、丙、丁),眼色有正常眼(B)和褐眼(b),体色有灰体(E)和黑体 (e),两对基因分布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丙果蝇的变异来源为交叉互换
B.乙果蝇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的基因型为BE和bE
C.若乙与丁杂交,后代中灰体雄果蝇的比例为1/2
D.若想在F1中获得基因型为BbEe的比例最高,选用的亲本杂交组合有甲和乙、甲和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