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7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三2月份教学质量检测(一模)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基因突变后,各基因间的位置关系没有改变
B. 观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的位置
C. 没有外界诱导因素时也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D. 等位基因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三2月份教学质量检测(一模)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如下,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该病的遗传方式是隐性遗传
B. 由图可知,该遗传病的发病率是20%
C. 个体3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2/3或1/2
D. 若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则3与4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三2月份教学质量检测(一模)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利用雌雄同株的野生型青蒿(2N)可培育抗病高产青蒿素植株,其中抗病对易感病为显性,低产对高产为显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对野生型青蒿人工诱变处理,可筛选获得抗病高产青蒿素植株
B. 让抗病低产青蒿与易感病高产青蒿杂交,再连续自交,筛选抗病高产青蒿素植株
C. 提取抗病基因导入易感病高产青蒿体细胞中,用植物组织培养获得抗病高产青蒿素植株
D. 抗病低产青蒿与易感病高产青蒿杂交得F1,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可获得可育抗病高产青蒿素植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三2月份教学质量检测(一模)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 新物种形成一般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C. 细菌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突变个体,通过青霉素的选择生存下来
D. 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三2月份教学质量检测(一模)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是由血浆蛋白浓度决定的
B. 内环境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物质
C. 内环境中的组织液和淋巴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D.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三2月份教学质量检测(一模)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表示由三个神经元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Ca2+内流使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甲释放乙酰胆碱后,乙、丙两个神经元会先后产生兴奋
B. 5-羟色胺与b处的突触后膜结合后即失去活性
C. 乙神经元的Ca2+通道受抑制后,甲的兴奋可以传到丙
D. a、b处的膜电位变化均是通过Na+内流实现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三2月份教学质量检测(一模)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滑雪运动员比赛时,机体会进行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运动员大量出汗引起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降低
B. 比赛中血糖含量降低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升高
C. 寒冷刺激会使下丘脑增加对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
D. 该稳态的调节过程中,内分泌系统受神经系统的调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三2月份教学质量检测(一模)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由一个新的T细胞亚型主要通过与产生抗体的免疫细胞合作,从而导致外周组织产生炎症引起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病是抗体攻击自身正常细胞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B. 与该新的T细胞亚型合作的免疫细胞主要是浆细胞
C. 该病与艾滋病都是因免疫系统防卫功能过强引起的
D. 药物定向作用于此T细胞亚型有望成为治疗该病的新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三2月份教学质量检测(一模)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某幼苗受单侧光照射后,尖端以下部位纵切示意图,其中圆点表示生长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此部位的生长素来自幼苗尖端
B. b侧生长素浓度高,故单侧光来自b侧
C. a侧细胞的伸长速度小于b侧
D. a侧的生长素效应相当于茎横放的远地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三2月份教学质量检测(一模)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对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一种主动运输方式
B. 在植物体内植物激素只能进行极性运输
C. 在休眠种子中,赤霉素的含量较高
D. 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发育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