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7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5月) 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我市的高中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了针对洛阳牡丹产品开发的课题研究。下面是他们课题研究的几个方向。请分析回答:
(1)牡丹花精油的提取过程:鲜牡丹花+清水→__________油水混合物→___________→除水→牡丹花精油。要提高精油的品质,在操作中需要通过控制温度来实现___________的目的。
(2)牡丹籽油的提取:牡丹籽中含油率在20—30%之间,不易挥发,可以采取_________和_______的方法进行提取。
(3)根据胡萝卜素的_________特点,他们采用萃取的方法来提取。操作时,要采用沸点高的萃取剂,目的是___________。对于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可通过____________法鉴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5月) 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人胰岛素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请据图作答:
(1)过程①不能利用人的肝脏细胞来完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过程②称为________,可以用____________(试剂)检验该过程产物的化学本质。
(3)在体外得到大量DNA的PCR技术,与体内DNA复制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温度环境的要求不同。PCR中首先用95℃高温处理,目的是_________,而这一过程在细胞内是通过___________实现的。PCR过程中的引物实质是_________。
(4)⑦过程要用到____________酶从而形成重组分子,为使⑧过程更易进行,应用_________处理大肠杆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甘肃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同学在进行某一酶促反应实验时,第一次测得产物生成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曲线a所示,第二次实验对第一次实验中的条件进行了一处调整,实验结果如曲线b所示。该同学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
A. 改变了酶的种类
B. 改变了底物浓度
C. 改变了酶的用量
D. 改变了反应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甘肃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属于原核细胞的是( )
A. 噬菌体 B. 人的成熟红细胞
C. 肺炎双球菌 D. 酵母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甘肃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同学的血常规检验报告显示血红蛋白含量偏低,这可能是因为其体内缺乏( )
A. Na+ B. Fe2+ C. Mg2+ D. Ca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甘肃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 DNA只存在于细胞核中,RNA只存在于细胞质中 B. 真核生物的核糖体中有少量DNA
C. 两种核酸的元素组成相同 D. 病毒中的遗传物质都是R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甘肃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核糖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大肠杆菌没有核糖体
B. 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C. 抗体、激素和酶都是在核糖体合成的
D. 硅肺是由于吸入肺部的硅尘直接破坏吞噬细胞的核糖体引起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甘肃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用白色洋葱表皮细胞观察失水之后的细胞,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膜是否与细胞壁发生质壁分离,为便于判断,此时应( )
A. 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 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 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D. 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甘肃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营养丰富、水分充足、气温适宜、黑暗密闭的环境中,分别培养下列生物,过一段时间后,仍能生存的是( )
A. 乳酸菌 B. 蘑菇 C. 白菜 D. 蚯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6-2017学年甘肃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将肠淀粉酶溶液的PH值由1.8调高至12的过程中,其催化活性表现为下图的 (纵坐标代表催化活性,横坐标代表pH值) (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