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中,可见藓类叶片细胞内的叶绿体分布不均且呈运动状态
B.在“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NaOH扩散进入琼脂块的深度与琼脂块的体积呈正相关
C.在“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选用材料和试剂可以是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和斐林试剂
D.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由于解离后细胞死亡,无法比较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长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肉毒杆菌毒素也被称为肉毒毒素或肉毒杆菌素,是由肉毒杆菌在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神经毒素蛋白,其生物合成受多个基因控制,也受温度、pH等因素影响。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肉毒杆菌毒素能够致癌属于生物的表现型
B.肉毒杆菌能否产生肉毒杆菌毒素属于相对性状
C.不能产生肉毒杆菌毒素的菌株的基因型都相同
D.温度、pH等环境因素不会影响生物体的表现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成人T细胞白血病是由于感染HTLV﹣I病毒引起的,HTLV﹣I的HBZ基因通过抑制T细胞的免疫功能形成有利于病毒生存的环境,并促使T细胞恶性增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浆细胞可识别HTLV﹣I病毒
B.HTLV﹣I病毒可引起T细胞基因突变
C.HBZ基因不会影响到体液免疫过程
D.促进HBZ基因表达的药物可用于治疗成人T细胞白血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群落演替是生物与生物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其总趋势是物种丰富度增加和系统的稳定性提高
②群落演替中草本植物逐渐取代地衣,灌木逐渐取代草本植物,主要原因都是对阳光竞争的结果
③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所以只要气候适宜,不论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均可形成树林,只是时间有长有短
④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群落内竞争激烈
⑤因为地衣可以分泌有机酸,加速了岩石风化成土壤的过程,所以是裸岩上首先定居的生物
⑥通过群落演替,森林里不再有地衣、苔藓等生物
⑦人类活动不仅没改变自然演替的方向,反而加快自然演替的速度.
A.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②④⑤ D.②③⑤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自行车运动是时下流行的健身方式。请回答相关问题:
(1)骑行过程中,调节人体躯体动作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__________和脊髓,这些神经中枢之间存在____________调节的关系。
(2)在骑行中,骨骼肌细胞主要以____________方式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其中___________(大部分/少部分)能量转变为热能,皮肤通过______________方式散失体内多余的热量。
(3)长途骑行过程中,维持血糖平衡的调节属于_________________调节,调节血糖上升的激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此过程中血糖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_。
(4)大量的研究表明,适度运动可增强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主要与体内___________的细胞数目增加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支试管中进行培养.结合如表的实验数据,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试管号 | Ⅰ | Ⅱ | Ⅲ | Ⅳ |
培养液体积(mL) | 10 | 5 | 10 | 5 |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 10 | 5 | 5 | 10 |
A.Ⅱ与Ⅳ相比,Ⅳ内酵母菌先到达K值,Ⅱ种群数量先下降
B.因为在“同样实验条件下”,所以4支试管内的种群增长速率一定相同
C.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对酵母菌进行计数之前,一定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
D.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试管Ⅱ的环境阻力小于试管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一棵桑树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为( )
A. 细胞→个体 B. 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系统
C. 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D. 细胞→器官→组织→个体→系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分泌神经递质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
B.女性患色盲,外祖母不一定携带色盲基因
C.物种丰富度高的生态系统,其种群密度也高
D.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 )
A.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B.胃蛋白酶、Ca2+、脂肪、葡萄糖
C.氨基酸、纤维素、CO2、Na+
D.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