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有甲、乙、丙、丁四瓶失去标签的样品,它们是清水、5%淀粉溶液、淀粉酶溶液、蛋白酶溶液。某同学用三氯乙酸(能使蛋白质变性)和碘液鉴别样品,实验方法和现象见下表。据此判断样品甲、乙、丙、丁依次是
实验方法 | 实验现象 | |||
甲 | 乙 | 丙 | 丁 | |
四种样品各取1mL,分别滴加碘液34滴后观察 | 不变蓝 | 不变蓝 | 不变蓝 | 变蓝 |
四种样品各取1mL,分别滴加三氯乙酸34 滴后观察 | 浑浊 | 无变化 | 浑浊 | 无变化 |
再取丙、丁样品各1mL混合,37℃保温10min,加碘液34滴后观察 | 不变蓝 |
A. 清水、淀粉、蛋白酶、淀粉酶
B. 淀粉酶、清水、蛋白酶、淀粉
C. 淀粉酶、蛋白酶、清水、淀粉
D. 蛋白酶、清水、淀粉酶、淀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有人认为细菌细胞壁中含有糖类和蛋白质。为探究其化学成分,某课题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已知糖类加硫酸水解后用碱中和,再加斐林试剂加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生成紫色物质,且二者单独检验时互不干扰)。请补充完善实验。
实验步骤:
(1)将细菌细胞粉碎后,用高速离心机分离得到细菌细胞壁。
(2)将细菌细胞壁分成两等份,编号为A、B。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若A出现砖红色沉淀,B出现紫色 | ①细菌细胞壁中含有糖类和蛋白质 |
② | ② |
③ | ③ |
④ | 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为某同学进行的有关酶的实验,基本过程如下表所示。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试管 | 1 | 2 | 3 | 4 |
1%淀粉溶液 | 3mL | — | 3mL | — |
2%蔗糖溶液 | — | 3mL | — | 3mL |
新鲜唾液 | 1mL | 1mL | — | — |
蔗糖酶溶液 | — | — | 1mL | 1mL |
本尼迪特试剂 | 2mL | 2mL | 2mL | 2mL |
实验结果 |
A. 四只试管都需要在371恒温水浴中保温
B. 1号试管与2号对照时自变量是底物,与3号对照时自变量是酶的种类
C. 出现红黄色的试管是1号和3号
D. 若要缩短实验时间,可将唾液或蔗糖酶的量增加到2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自然界中桦尺蠖蛾有灰色和黑色两种类型。当树干和岩石呈现深暗颜色时,绝大多数为黑色桦尺蠖蛾,在灰色环境中,绝大多数为灰色桦尺蠖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灰色桦尺蠖蛾和黑色桦尺蠖蛾是两个不同物种
B. 不同的环境条件中,灰色基因和黑色基因的频率不同
C. 灰色桦尺蠖蛾全部基因的总和称为基因库
D. 在深暗的环境中,大多数灰色的桦尺蠖蛾突变成了黑色桦尺蠖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家通过利用PCR定点突变技术改造Rubisco酶基因,提高了光合作用过程中Rubiaco酶对C02的亲和力,从而显著提高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PCR过程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对合成________;扩增过程需要加入_______酶。
(2)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其作用是_______。目的基因能在不同生物体内正常表达原来的蛋白质质,说明整个生物界_________。PCR定点突变技术属于__________的范畴。
(3)可利用定点突变的DNA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常用______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植物细胞,还需用到植物细胞工程中的_______技术,才能最终获得转基因植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薇甘菊是珠三角危害最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某科研小组对薇甘菊入侵红树林的有关状况进行研究,他们选取未被入侵的红树林群落、轻度入侵的“红树林——薇甘菊”群落、重度入侵且以薇甘菊为主的群落和无植被覆盖的光滩(分别编号为A、B、C、D)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
群落 | A | B | C | D | |
植物种类 | 150 | 121 | 69 | 0 | |
有机碳储量(吨/公顷) | 植被 | 56.2 | 50.9 | 43.5 | 0 |
凋落物 | 2.0 | 3.5 | 5.4 | 0 | |
土壤 | 161.9 | 143.2 | 117.7 | 86.1 | |
总计 | 220.1 | 197.6 | 166.6 | 86.1 |
(1)研究人员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各群落的植物种类,选取样方的关键是____,表中数值应是植物种类__________。
(2)调查结果显示随薇甘菊入侵强度增大,群落中植物的丰富度的变化是_________(“增大”、“减小”、“不变”)。
(3)薇甘菊入侵使植被凋落程度_______(“增大”、“减小”、“不变”),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_________(“升高”、“降低”、“不变”),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4)调查研究说明外来物种的入侵能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现象中,与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行为均有关的是
①人类的47,XYY综合征个体的形成
②线粒体DNA突变会导致在培养大菌落酵母菌时出现少数小菌落
③三倍体西瓜植株的高度不育
④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子的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⑤卵裂时个别细胞染色体异常分离,可形成人类的21三体综合征个体
A. ①② B. ①⑤ C. ③④ D. 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某雌雄异株的高等植物具有花色(紫色、白色)和花的位置(顶生、腋生)两对相对性状,其中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另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3对基因独立遗传。取一紫色顶生花雌株与一白色腋生花雄株进行杂交,F1的雄株全为紫色顶生花,雌株全为白色顶生花。F1雌雄植株相互杂交,得到F2。对F2中雄株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共有雄株960株,其中紫色顶生花270株,紫色腋生花210株,白色顶生花270株,白色腋生花210株。回答下列问题:
(1)由两对等位菽因控制的性状是___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
(2)在花色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__,对应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
(3)F2中紫色顶生花雌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种,其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若让F2紫色顶生花雄株测交,则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野生植物的高杆(A)对矮杆(a)显性,抗病(B)对易感病(b)显性。现用高杆抗病的(甲)植株与矮杆易感病的(乙)植株作亲本杂交得F1,让F1与乙进行回交,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回交组合 | 回交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 | |||||
组合 | 父本 | 母本 | 高抗 | 高感 | 矮抗 | 矮感 |
一 | F1 | 乙 | 1 | 2 | 2 | 2 |
二 | 乙 | F1 | 1 | 1 | 1 | 1 |
A. 由题中信息可知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
B. 仅根据题中信息无法判断这两对基因是否位于常染色体上
C. 回交组合一和组合二结果不同的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AB的花粉有50%不能参与受精
D. 若让F1植株随机交配,则理论上F2的表现型种类及比例为高抗:高感:矮抗:矮感=9:3: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加拉帕戈斯群岛有海洋鬣鳞蜥和陆生鬣鳞蜊。他们的祖先均来自南美大陆离群的陆生鬣鳞蜥。与陆生鬣鳞蜥相比,海洋鬣鳞蜥的足有部分足蹼,眼睛上方有分泌盐分的腺,能适应低温潜入海底以海藻为食。根据材料回答第19—20题:
【1】下表为陆生鬣鳞蜥三个群体间某基因片段的差异率。
群体间 | 群体1与群体2 | 群体2与群体3 | 群体1与群体3 |
某基因片段差异率 | 15.1% | 16.2% | 15.3% |
由表可知,这三个群体表现出
A. 物种多样性 B. 遗传多样性 C. 生态系统多样性 D. 以上三项都是
【2】下列关于鬣鳞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长期定向的自然选择可改变陆生鬣鳞蜥种群的雄因频率
B. 海洋环境能定向诱导海洋鬣鳞蜥发生适应环境的莶因突变
C. 加拉帕戈斯群岛的陆生鬣鱗蜥与海洋鬣鳞蜥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D. 海洋鬣鱗蜥演变过程中不同个体的某因可通过重组整合到一起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