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妻,夫妻双方的父亲都是红绿色盲。这对夫妻如果生育后代,则理论上( )
A. 女儿正常,儿子中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
B. 儿子和女儿中患红绿色盲的概率都为1/2
C. 女儿正常,儿子中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2
D. 儿子正常,女儿中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色氨酸可经一系列反应转变为IAA
B. 激素的含量随植物生长发育而变化
C. 赤霉素对果实的发育有抑制作用
D. 干旱条件下植物能合成较多的脱落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②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③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 ④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RNA ⑤甲型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⑥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⑦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⑥ D. 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生物实验室内模拟生物体DNA复制所必需的条件是
①酶类 ②游离4种脱氧核苷酸 ③ATP ④DNA分子 ⑤适宜的温度 ⑥适宜的pH
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⑤⑥D. ①②③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植物有白花和红花两种性状,由等位基因A/a、B/b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植株花的细胞中无色素合成时,表现为白花。基因A控制红色素的合成,基因B会抑制基因A的表达。某白花植株自交,F1中白花:红花=5:1;再让F1中的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花:白花=2:1。已知控制花色的基因中,存在致死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花色的基因存在的致死现象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亲代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3)F1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种,其中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
(4)现将F1中白花植株进行自交,单株收获白花植株所结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理论上,既有白花植株又有红花植株的株系在所有株系中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某校甲、乙、丙三个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分别开展了一项调查活动。请回答相关问题:
(1)甲小组调查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如果调查鱼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法。调查过程中,若发现部分草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则所得调查数值会比实际数值____(填“偏大”或“偏小”)。
(2)乙小组调查学校生物实验田中某种双子叶杂草的种群密度。他们应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该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取样,不可掺入主观因素。
(3)丙小组调查学校花园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所谓丰富度就是指群落中____数目的多少。在进行这项调查时,常用____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关于该研究方法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B. 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演绎推理过程
C. 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交和反交实验
D. 若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则可验证基因分离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能演替为森林。在此过程中
A. 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B. 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C. 群落的优势种未发生明显变化 D. 草本植物在森林形成后逐渐消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山区森林曾被大面积砍伐,后经人工养护渐渐恢复如初。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大面积砍伐后”物种多样性减少
B. “渐渐恢复"过程中抵抗力稳定性变强
C. “ 恢复如初”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D. “森林阶段”的优势种是乔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与染色体变异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和染色体数目的增减
B. 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C. 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会引起猫叫综合征
D. 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