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内质网与核膜、细胞膜、核糖体膜直接相连
B.根细胞中含DNA的结构有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C.在蝌蚪发育成蛙的过程中,尾逐渐消失,溶酶体与该现象有关
D.细胞膜、叶绿体的内膜和外膜、内质网膜、视网膜、呼吸道黏膜都属于生物膜系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磁共振技术可应用于临床疾病诊断。因为许多疾病会导致组织和器官内的水分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恰好能在磁共振图像中反映出来。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构成人体的不同组织和器官含水量是不一样的
B.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及功能是不会改变的
C.组织发生病变,会影响组织内的化学变化
D.发生病变的器官,细胞代谢速率往往会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得到如下实验结果。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温度(℃) | 30 | 35 | 40 | 45 | 50 | 55 | 60 | 65 | 70 | 75 | 80 |
果汁量(mL) | 3.5 | 4.6 | 8.6 | 10.9 | 12.3 | 11.7 | 10.1 | 5.4 | 3.9 | 4.8 | 5.6 |
A. 实验过程中应先将苹果泥和果胶酶分别调节到对应温度后再混合
B. 为了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各组混合处理时间和过滤果汁时间均应相同
C. 该实验自变量为温度,因变量为果汁量,pH、处理过滤时间等为无关变量
D. 应在50~55 ℃之间设置更细温度梯度进行实验探究果胶酶的最适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
B.幼儿体内的含水量高于成年人
C.种子晒干后,结合水含量减少,代谢减慢
D.植物成熟部分比幼嫩部分含水量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对于绝大多数生物来说,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下列关于二倍体真核生物基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某生物组织中全部的mRNA反转录出的DNA包含该生物所有核基因
B.基因表达的最终产物都是承担细胞相应生命活动的蛋白质
C.刚转录完成的RNA序列与结合到核糖体上的该基因的mRNA序列相同
D.真核生物的基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在原核细胞中表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试剂与鉴定的物质及颜色变化对应不正确的一组是
A.双缩脲试剂—蛋白质一紫色B.苏丹Ⅲ染液—脂肪一橘黄色
C.吡罗红-RNA-红色D.斐林试剂—麦芽糖一蓝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茶树是一年内多轮采摘的叶用植物,对氮元素需求较大,因此生产中施氮量往往偏多,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为了科学施氮肥,科研小组测定了某品种茶树在不同施氮量情况下净光合速率等指标,结果见下表。表中氮肥农学效率=(施氮肥的产量-不施氮肥的产量)/施氮肥的量,在茶叶收获后可通过计算得出;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能直接用仪器快速检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施氮量 (g·m-2) | 叶绿素含量(mg·g-1) | 净光合速率 (μmol·m-2·s-1) | 氮肥农学效率 (g·g-1) |
0 | 1.28 | 9.96 | - |
25 | 1.45 | 10.41 | 1.51 |
40 | 1.52 | 12.54 | 2.42 |
55(生产中常用施氮量) | 1.50 | 10.68 | 1.72 |
A.氮元素与茶树体内叶绿素合成有关,科学施氮肥能够促进光反应
B.在茶树体内,氮元素不参与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
C.净光合速率能够反映氮肥农学效率,生产过程中可依此指导科学施氮肥
D.40 g·m-2不一定是最佳施氮量,最佳施氮量还需进一步测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人体细胞需氧呼吸过程中有关蛋白质的分布及其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主要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
B.ATP合成酶分布于细胞溶胶和线粒体基质和嵴等结构
C.线粒体膜上存在转运丙酮酸、葡萄糖和氢等分子的载体蛋白
D.特殊分子携带的氢和电子要经线粒体内膜中的多种蛋白质传递后才与氧形成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中所用材料、试剂与颜色反应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 材料 | 试剂 | 实验目的 | 颜色 |
A | 苹果汁 | 斐林试剂 | 检测细葡萄糖 | 砖红色沉淀 |
B | 豆浆 | 双缩脲试剂 | 检测蛋白质 | 紫色 |
C | 蓖麻种子 | 苏丹Ⅳ染液 | 检测脂肪 | 橙红色 |
D | 口腔上皮 | 健那绿染液 | 观察线粒体的 形态和分布 | 线粒体为深绿色,细胞质基质为蓝绿色 |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2019年全国多个城市出台了本市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我们每天产生的塑料垃圾是惊人的,怎样处理塑料垃圾是迫在眉睫的问题。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能分解聚乙烯(塑料的成分)的微生物——聚乙烯分解菌,它能分泌聚乙烯降解酶降解塑料,从中获取能量。
(1)在筛选聚乙烯分解菌过程中,应选择含___________丰富的垃圾场土壤取样,制作培养基时,应将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并使用______________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
(2)在制备培养基时,按照培养基配方准确称量各组分,将其溶解、定容后,需先调节培养基的pH,再灭菌倒平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倒平板时的温度一般是50°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所选土壤样品中聚乙烯分解菌的数量,在同一稀释倍数下得到以下结果:
甲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110、140和149,取平均值133。
乙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7、169和176,取平均值124。
这两位同学的结果中,_______________的结果可信度低,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测定聚乙烯降解酶降解塑料的能力,需要先将该分离出来,常用凝胶色谱法,凝胶色谱法分离聚乙烯降解酶的基本过程:样品加入后进行洗脱,而后收集聚乙烯降解酶。最后收集到的蛋白质样品与刚洗脱时收集到的蛋白质相比,分子质量较_______________(填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