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且在常染色体上。某女子表现正常,但其父母都是该遗传病的携带者,某男子表现也正常,但其父亲是该遗传病患者,现该女子和该男子婚配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是
A.1/6B.1/4
C.1/3D.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胃肠感冒”医学上又称“呕吐性上感”,发病症状主要是:呕吐、腹泻、发热等。胃部因病菌或其他毒性物质进入,通过_______(填“非条件”或“条件”)反射导致胃体肌肉受到刺激而收缩,将胃内容物排出体外,该反射弧中效应器由________组成;剧烈而频繁的呕吐引起大量消化液的丧失,造成水盐大量流失,使机体的内环境渗透压发生变化,进而使________中的渗透压感受器感知到变化。
(2)当人体内有炎症时会出现发热现象,这有利于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等转移到炎症区,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此过程属于机体免疫系统的第_____道防线,被称为______免疫。
(3)免疫调节不仅积极应对外来抗原的入侵,同时也随时应对体内衰老和癌变的细胞,这说明免疫系统具有_______的功能。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将萤火虫腹部末端的发光器切下,干燥后研成粉末。将粉末装入试管,滴加蒸馏水,使之混合,则有淡黄色荧光出现,2min后,荧光消失了。接着若在试管中滴加葡萄糖溶液,荧光不能恢复,如果滴一点ATP溶液,荧光将恢复。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滴入蒸馏水发出荧光,是由于试管内有荧光物质和ATP
B.荧光消失是由于该实验中ATP—ADP循环无法进行
C.滴加蒸馏水,荧光出现2 min后才消失,说明细胞内含有大量的ATP
D.该实验说明,生命活动所需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而不是葡萄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利用鸡血进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将鸡血离心后取上清液进行实验
B.DNA在0.14 mol·L-1 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大
C.可用95%的冷酒精进行DNA的纯化
D.在沸水浴条件下,DNA与二苯胺试剂反应呈蓝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家庭制作苹果醋的操作错误的是( )
A.选取成熟度高的苹果洗净榨汁
B.向苹果汁中加入适量蔗糖和抗生素
C.碗中加少量米酒敞口静置,取表面菌膜
D.醋酸发酵阶段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搅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与自然选择学说相比,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了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以种群为单位、以可遗传变异为基础
C.新物种的形成一般离不开变异、选择和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D.生物变异和进化的不定向性,导致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据报道,我国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沉默之迷。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请大胆推测 科学家对此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①突触小体中有细胞核
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糖蛋白
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糖蛋白
④突触小体不能释放相应的化学递质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是六碳糖属于多糖
B.纤维素是木材和棉花的主要成分
C.与细胞识别有关的糖蛋白中的糖链是二糖
D.淀粉、糖元是人体细胞中重要的贮能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A地)马齿苋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计数A地内马齿苋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马齿苋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马齿苋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马齿苋的种群密度
C.求出所有样马齿苋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马齿苋的种群密度
D.计算出每个样方中马齿苋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马齿苋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马齿苋的种群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的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高于芽和根
B.用一定浓度的IBA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生根
C.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具有防止落花落果的作用
D.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在侧芽处积累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