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艾滋病是由HIV引起的一种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缺陷的疾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远离毒品可减少HIV的感染机会B.HIV会通过空气传播
C.HIV不会通过性接触传播D.HIV不会通过血液传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生物兴趣小组探究某种植物种子的萌发是否与光照有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材料和用具:铺有滤纸的培养皿、无菌水、暗箱、生理状态良好的多粒表面消毒种子等。
(3)实验步骤:
①向甲乙两组培养皿中分别加入适量且等量无菌水,每组培养皿中各放入100粒种子。
②将甲组置于光照环境中,乙组置于_________中。
③提供适宜且相同的条件培养数日,统计并计算结果如下:
甲组 | 乙组 | |
萌发率 | 93% | 92% |
(4)本实验中自变量是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植物花色有红花和白花两种,茎色有紫茎和绿茎两种。花色由基因R、r控制,茎色由基因Y、y控制。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分析回答:
实验 | 亲本杂交组合 | 子代表现型及所占比例 | |||
红花紫茎 | 红花绿茎 | 白花紫茎 | 白花绿茎 | ||
一 | 白花紫茎×红花紫茎 | 3/8 | 1/8 | 3/8 | 1/8 |
二 | 白花紫茎×白花绿茎 | 1/8 | 1/8 | 3/8 | 3/8 |
(1)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花色中隐性性状为______,茎色中显性性状为______。控制花色与茎色的这两对基因遵循________定律,该定律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一中,亲本为紫茎,后代出现了紫茎和绿茎两种性状,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亲本红花紫茎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子代中白花紫茎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
(3)实验二中,亲本白花绿茎植株产生的配子类型有__________种;子代白花绿茎的植株中,纯含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欲探究子代中白花紫茎植株的基因型,将其与隐性纯合植株测交,若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则其基因型为RRYy。
(4)将实验二子代中茎色基因型为yy的种子,在黑暗条件下培养,所得幼苗的茎均呈白色,这说明该性状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B.纯合子杂交后代可能是杂合子
C.杂合子的亲代一定为杂合子D.基因组成为AA的个体是纯合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豌豆的红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以下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显隐性的是( )
A.红花×红花→全为红花B.白花×白花→全为白花
C.红花×白花→红花:白花=1:1D.红花×红花→红花:白花=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遗传信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遗传信息可以准确的复制B.遗传信息可以从DNA传到RNA
C.DNA分子的任一片段都有遗传效应D.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信位于RNA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必须用物理因素诱发
B.基因突变可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
C.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一定能传给后代
D.DNA分子上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一定能引起基因突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与高等动物受精作用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受精卵形成后进行有丝分裂B.受精卵中的DNA一半来自来卵细胞
C.受精卵与亲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D.受精作用需要精子和卵细胞间的相互识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稻田长期不排水,可造成水稻幼根的腐烂,主要原因是( )
A.水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B.必需的营养物质严重缺乏
C.有氧呼吸产生的热能无法消失D.无氧呼吸的产物对根产生毒害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