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20世纪20年代起,温特等人通过实验方法测得玉米胚芽鞘生长素的侧向再分配如下图所示。
表:向日葵、萝卜和燕麦向光性器官的IAA分布:
黄化燕麦芽鞘 | 3 | IAA分布% | 测定方法 | ||
49.5 | 50.5 | 50 | |||
绿色向日葵下胚轴 | 3 | 51 | 49 | 48 | 分光荧光法 |
5 | 50.5 | 49.5 | 50 | 免疫法 | |
绿色萝卜下胚轴 | 3 | 5l | 49 | 45 | 电子俘获检测法 |
器官 | 实验数 | 向光一侧 | 背光一侧 | 黑暗处理 | 电子俘获检测法 |
(1)材料l说明,生长素受到单侧光照射后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生长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所以胚芽鞘向光性生长。
(2)材料2的黑暗处理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2是否支持材料l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3)材料2的学者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应该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组、B组和C组所运用的育种方法分别是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和诱变育种
B.A组和B组都利用杂交的方法,目的是一致的
C.C组r射线要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D.F2中的矮秆抗病植株可以直接用于生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为某遗传病的系谱图,正常色觉(B)对色盲(b)为显性,为伴性遗传;正常肤色(A)对白色(a)为显性,为常染色体遗传。若Ⅲ10和Ⅲ11婚配,所生的子女中发病率为
A.2/3 B.2/9 C.1/2 D.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牵牛花的红花R对白花r为显性,阔叶M对窄叶m为显性。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得到F1与某植株杂交。后代表现型为红窄:红阔:白阔:白窄=1:3:3:1,那么某植株的基因型是
A.RrMm B.Rrmm C.rrMm D.rr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陈大元研究员带领的科研小组,首先选择了兔子卵细胞作为受体卵。他们采用了两种核移植方法,即电融合法和核直接注射法,把大熊猫的体细胞核移入兔的去核卵细胞质中。经过精心的实验,他们已得到了大熊猫的重构胚。实验结果显示,大熊猫的3种体细胞移植到兔去核卵母细胞中均可以卵裂,并进行早期发育,3种供体细胞核移植的融合率在55%~59%之间;融合后的重构卵进行培养后,囊胚率以乳腺细胞最高,而骨骼肌细胞的最低;重构囊胚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42条,与供体(大熊猫)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与受体动物家兔的染色体数(44条)不同。经DNA指纹分析,也证明了重构囊胚细胞的遗传特性为大熊猫的遗传特性。实验还证明,卵细胞质使体细胞核去分化不具有特异性。大熊猫异种重构胚能否在寄母子宫着床乃至进行全程发育还是道难题,现正在深入实验。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面叙述除哪项外都是动物克隆技术的益处?_____________。
A.探索异种克隆技术,拯救濒危物种
B.克隆技术与转基因技术结合,使异种器官移植成为可能
C.克隆技术的重要性在于复制出一个动物或一批生物
D.克隆技术的研究将帮助人类认识衰老过程
(2)“去分化”是指____________。
(3)细胞分化为囊胚,囊胚由许多细胞构成,其细胞增殖方式为_____________。
(4)科技预测:请预测大熊猫异种重构胚如果着床成功并顺利产生发育,其表现性状可能是_____________。
A.大熊猫的特点
B.兔子的特点
C.兼有大熊猫与兔子的特点
D.不具生殖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为了使用于培养的动物组织细胞分散开以便配制成一定浓度的细胞悬浮液,选取来的动物组织应选用下列哪种物质处理( )
A.胃蛋白酶
B.胰蛋白酶
C.盐酸
D.胰脂肪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化学渗透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呼吸链各组分按特定的位里排列在线粒体内膜上
B. H+返回膜内时可以推动ATP酶合成ATP
C.各递氢体和递电子体都有质子泵的作用
D.线粒体内膜外侧H+不能自由返回膜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DNA二级结构的特点有 ( )
A.两条多核苷酸链反向平行围绕同一中心轴构成双螺旋
B.以A-T , G-C方式形成碱基配对
C.双链均为右手螺旋
D.链状骨架由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