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种昆虫长翅(A)对残翅(a)、直翅(B)对弯翅(b)、有刺刚毛(D)对无刺刚毛(d)显性,控制这三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图表示某一个体的基因组成,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控制长翅和残翅、直翅和弯翅的基因遗传时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B.该个体的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为AbD或abd
C.复制后的两个A基因发生分离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该个体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所产生的精细胞基因型有四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用经过处理后的鸡粪沼液来培养小球藻,以降低沼液中的氨氮、总磷等有机物和无机物含量,使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鸡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属于鸡未摄入的能量
B.此生态系统中,小球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
C.这种措施有利于减少水华、赤潮现象
D.小球藻制造有机物时所需要能量来自鸡粪沼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假若某植物种群足够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子二代中感病植株占( )
A.1/16 B.1/20 C.1/25 D.1/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丘脑中具有体温调节中枢,正常人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引起( )
A.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B.皮肤冷感受器兴奋
C.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D.血管皮肤扩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进行有性生殖时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在①过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②过程
B.雌雄配子结合方式有9种,子代基因型有9种
C.F1中不同于亲本的类型占7/16
D.F1个体产生各种性状是细胞中各基因随机自由组合选择性表达造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
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一切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
B. 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C. 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D. SARS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基因表达过程及该过程中各种成分的构成关系,其中1~8是与该过程相关的各种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各种遗传信息蕴藏在________(填序号)的特定单体排列顺序中。
(2)遗传信息的表达需要经过一系列物质间的信息传递过程,这种物质间信息传递的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信息在物质间的传递之所以能保持其特异性不变,是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机制。
(3)8种物质中,属于构成大分子有机物单体的是(序号和名称)________。起催化作用的物质2是_____。
(4)图中含有核糖的物质有________ (填数字),细胞中4物质有________种。
(5)若物质8发生了两种情况:①起始部位插入一个碱基;②起始部位缺少了三个碱基。哪种情况对生物性状的影响更大?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噬藻体是感染蓝藻的DNA病毒。用32P标记的噬藻体感染蓝藻细胞,培养一段时间,经搅拌、离心后进行放射性检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32P标记的是噬藻体DNA中的胸腺嘧啶
B. 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蓝藻上的噬藻体与蓝藻分离
C. 离心后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试管的上清液中
D. 此实验证明DNA是噬藻体的遗传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除病毒外,生物体都以细胞作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 除病毒外,生物体都含有核酸
C. 除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和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外,细胞都具有细胞核
D. 除多糖外,糖类都是还原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