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有关右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只有二条捕食链
B.细菌与狐之间既捕食又竞争
C.细菌占有第2、3、4、5营养级
D.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草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图,其中A~E表示相关过程,a~e表示相关物质,据图回答:
(1)图中A、B过程分别表示__________,a、b物质表示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
(2)C过程发生在______________,A过程产生的a物质参与C过程,至少经过 层生物膜。
(3)A~E过程中,玉米叶肉细胞能产生ATP的是 ,玉米根尖分生区细胞能进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乳酸菌细胞中能进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肺炎双球菌感染老鼠的实验中,下列实验结果不正确的是( )
A.注射R型菌后,老鼠不死亡
B.注射S型菌后,老鼠死亡,从小鼠体内能分离出活的S型细菌
C.注射R型菌及热处理的S型菌后,老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只能分离出活的S型细菌
D.注射S型菌及热处理的R型菌后,老鼠死亡,从小鼠体内能分离出活的S型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是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实验示意图,装置中的碳酸氢钠溶液可维持瓶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该装置置于20℃环境中。实验开始时,针筒的读数是0.2mL,毛细管内的水滴在位置X。20min后,针筒的容量需要调至0.6mL的读数,才能使水滴仍维持在位置X处。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若将图中的碳酸氢钠溶液换成等量清水,重复上述实验,20min后,要使水滴维持在位置X处,针筒的容量 (需向左/需向右/不需要)调节。
(2)若以释放出的氧气量来代表光合作用速率,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是 mL/h。
(3)若将图中的碳酸氢钠溶液换成等量浓氢氧化钠溶液,在20℃、无光条件下,30min后,针筒的容量需要调至0.1mL的读数,才能使水滴仍维持在X处。则在有光条件下该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是 mL/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为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图中能产生ATP的结构有1、2、5;
②1中产生的一分子CO2扩散出来进入2中被利用,穿过的磷脂双分子层的层数为4层;
③2与4中都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色素;
④3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科学家用显微技术除去变形虫的细胞核,发现其新陈代谢减弱,运动停止;当重新植入细胞核后,发现其生命活动又能恢复。这说明了( )
A.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B.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场所
C.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D.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07年夏,太湖爆发蓝藻灾害,导致水质严重恶化,无锡市因此出现饮用水荒。下面是针对蓝藻的几个问题,请回答:
(1)太湖蓝藻爆发时湖面漂浮着一层绿膜,有人认为这是绿藻而不是蓝藻。对此,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是否具有 来判断。
(2)水位偏低是太湖蓝藻爆发的原因之一,从本质上来看这是降低了太湖生态系统的 。而温度是通过影响细胞内 的活性来影响蓝藻的生长。
(3)环保部门加强对太湖上游流域沿岸工厂的监测,对某工厂排污口进行了检测。检测员沿河每隔100米取水样一次,共取9份并依次编号为①—⑨,已知⑤号水样正对工厂排水口。检验员对所取水样进行了如下处理:I.检测水样中的蓝藻数量(A组);Ⅱ.滤除水样中全部蓝藻后,每份水样分为三等份,编号B、C、D,其中B、C组分别添加适量的N和P,D组不添加无机盐。然后加入等量的蓝藻,放置在阳光下若干天,再检测水样中蓝藻量,统计数据如下表(蓝藻数量,单位:百万细胞/mm3)。
回答下列问题:
①通过A组数据可以判断该工厂是污染源,依据是 。
②进行B、C、D分组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其中D组起 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工厂上游和下游水域限制蓝藻增长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和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形态,在使用高倍镜观察之前必须先用低倍镜确定观察目标
B.可以用玻璃纸做成的透析袋装入人高浓度的蔗糖溶液放人清水中模拟生物膜的透性
C.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可以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来确定它的呼吸方式
D.可以用血球计数板计数的方法统计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