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做了模拟某病毒的致病过程实验,如图所示:
①从病毒中分离得到物质A.已知A是单链的生物大分子,其部分碱基序列为﹣GAACAUGUU﹣.将物质A加入试管甲中,反应后得到产物X.经测定产物X的部分碱基序列是﹣CTTGTACAA﹣,则试管甲中模拟的是过程.
②将提纯的产物X加入试管乙,反应后得到产物Y.产物Y是能与核糖体结合的单链大分子,则产物Y是 , 试管乙中模拟的是过程.
③将提纯的产物Y加入试管丙中,反应后得到产物Z.产物Z是组成该病毒外壳的化合物,则产物Z是 .
(2)人们通过研究发现,有些抗生素能阻断细菌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繁殖.现发现一种新型抗生素,利用上述模拟实验的方法,探究新型抗生素能否阻断细菌DNA的转录过程.备用药品:某种细菌DNA、新型抗生素溶液、生理盐水等 ①实验自变量:
②实验假设:新型抗生素能阻断细菌DNA的转录过程
③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A、B两支试管,各加入足量的ATP、核糖核苷酸、相关酶的混合溶液;
第二步:A试管中加入适量生理盐水,B试管中加入;
第三步:分别在A、B试管中加入等量某种细菌DNA,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再分别检测试管中是否含有DNA或RNA.
④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实验结论:
如果 , 则说明该抗生素能阻断细菌DNA的转录.
如果 , 则说明该抗生素不能阻断细菌DNA的转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一套实验室制取乙烯并验证乙烯具有还原性的实验装置。
请回答:
(1)实验步骤
①;
②在各装置中注入相应的试剂(如图所示);
③;实验时烧瓶中液体混合物逐渐变黑。
(2)能够说明乙烯具有还原性的现象是;装置甲的作用是。
若无甲装置,是否也能检验乙烯具有还原性,简述其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用伊乐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将一枝伊乐藻浸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以白炽灯作为光源,移动白炽灯调节其与大试管的距离,分别在10 ℃、20 ℃和30 ℃下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距离下单位时间枝条产生的气泡数目,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实验研究的是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B. a点和c点的限制因素分别为温度和光照强度
C. b点条件下伊乐藻能进行光合作用
D. 若在缺镁的培养液中进行此实验则b点向右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②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链状结构,在细胞周期中发生周期性变化
B. ③是由2层磷脂分子组成的
C. 信使RNA、RNA聚合酶、DNA解旋酶、组成染色质的蛋白质、脱氧核糖核酸等物质必须通过核孔才能进出细胞核
D. ⑤是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小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改善小麦的遗传性状是科学工作者不断努力的目标,下图是遗传育种的一些途径。
(1)以矮秆易感病(ddrr)和高秆抗病(DDRR)小麦为亲本进行杂交,培育矮秆抗病小麦品种过程中,F1自交产生F2 , 其中矮秆抗病类型出现的比例是 , 选F2矮秆抗病类型连续自交、筛选,直至。
(2)如想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上述新品种小麦,可选图中(填字母)途径所用的方法。其中的F环节是。
(3)小麦与玉米杂交,受精卵发育初期出现玉米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全部丢失的现象,将种子中的胚取出进行组织培养,得到的是小麦植株。
(4)图中的遗传育种途径,(填字母)所表示的方法具有典型的不定向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调查某校学生中关于某种性状的各种基因型及比例为:XBXB﹣42.32%、XBXb﹣7.36%、XbXb﹣0.32%、XBY﹣46%、XbY﹣4%,则该校学生中XB和Xb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A.6%、8%
B.92%、8%
C.78%、92%
D.8%、9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观察水绵细胞时,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物像大小、细胞数目和视野亮度的变化是( )
A.变大、变多、变亮 B.变大、变少、变暗
C.变小、变多、变亮 D.变小、变多、变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探究某种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实验步骤为:
步骤①:取10支试管,分为五组。每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某种淀粉酶溶液和2mL5%淀粉溶液。
步骤②:将每组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摇匀。
步骤③:将装有混合溶液的五支试管(编号1、2、3、4、5)分别置于15℃、25℃、35℃、45℃、55℃水浴中。反应过程中每隔1分钟从各支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比色板上,加1滴碘液显色。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原理: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还原糖;淀粉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用碘液可检测淀粉,因为淀粉遇碘液变蓝,根据蓝色深浅来推断淀粉酶的活性。
(2)该实验的设计存在一个明显的错误,即步骤②前应___________。
(3)在本实验中,各组溶液的pH要保证___________,该实验能否选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4)纠正实验步骤后,进行操作。一段时间后,当地3组试管中的反应物与碘液混合开始呈棕黄色时,各组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表示蓝色程度):
组别 | 1 | 2 | 3 | 4 | 5 |
处理温度/℃ | 15 | 25 | 35 | 45 | 55 |
结果 | ++ | + | 棕黄色 | + | ++ |
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该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___________之间。某同学在进行本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反应时间过长。为缩短反应时间,请你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选择纯合黄色皱粒(YYrr)与绿色圆粒(yyRR)杂交得F1 , F1自交产生F2 . F2的统计结果如表.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
F2性状 | 黄色圆粒 | 绿色圆粒 | 黄色皱粒 | 绿色皱粒 |
数量 | 315 | 108 | 101 | 32 |
A.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F2中黄色圆粒的基因型有4种
C.F2的绿色圆粒中杂合子占
D.F2中亲本类型占 ,重组类型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