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生物大分子
B.核酸是储存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生物大分子
C.淀粉、糖原、纤维素和核糖都是生物大分子
D.多糖、蛋白质、核酸等是以碳链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有人说“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提出了如下几种理由,其中错误的是( )
A.除病毒等少数种类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从细胞内分离出的结构不能在细胞外长时间培养和生存
C.构成不同生物细胞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含量相同
D.新陈代谢主要在细胞中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对下列图解的描述,正确的是( )
(1)若图A表示四种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要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最好选用植物丁中的任意细胞。
(2)若图B表示细胞的组成成分,当其依次表示的是组成细胞的主要化学元素、细胞中的化合物及已经完全脱水后的细胞中的化合物时,则甲分别代表碳、水、蛋白质。
(3)若图C中甲、乙、丙、丁表示人体的几种细胞,细胞形态结构不同的根本原因是转运RNA不同。
(4)若图D中的a、b、c分别表示一个细胞中三种不同结构或物质的数量,基因重组有可能发生在乙→丙的过程中。
A.(1)(4) B. (4) C.(2)(3) D.(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轴突末端可释放化学递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也可通过突触传向下一个神经元细胞
B.反射过程的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反射弧中突触的数目
C.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时,膜外电流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D.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能写字能看书看报,其受损部位是语言中枢的S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已知某样品中存在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其分子大小、电荷的性质和数量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样品装入透析袋中透析12h,若分子乙保留在袋内,则分子甲也保留在袋内
B.若五种物质为蛋白质,则用凝胶色谱柱分离时,甲的移动速度最快
C.将样品以2000r/min的速度离心10min,若分子戊存在于沉淀中,则分子丙也存在于沉淀中
D.若五种物质为蛋白质,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样品中的蛋白质分子,则分子甲和分子戊形成的电泳带相距最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3. 在一个海岛上,一种海龟中有的脚趾是连趾(ww),有的脚趾是分趾(WW、Ww),连生的脚趾便于划水,游泳能力强,分趾则游泳能力较弱。若开始时,连趾和分趾的基因频率各为0.5,当海龟数量增加到岛上食物不足时,连趾的海龟容易从海水中得到食物而生存,分趾的海龟则不易获得食物而饿死;若干万年后,基因频率变化成W为0.4,w为0.6。请问:?
(1)该种群中所有海龟所含的基因称为该种群的__ ____。基因频率变化后,从理论上计算,海龟种群中连趾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____ ____;分趾的海龟中杂合子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___ ___。?
(2)导致海龟种群的基因频率变化的原因是
(3)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发生了生物进化 理由是
(4)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产生了新的物种 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3.下列有关蛋白质合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噬菌体利用细菌的酶合成自身的蛋白质
B.绿色植物可以合成自身所需蛋白质的全部氨基酸
C.肺炎双球菌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自身的蛋白质
D.DNA、mRNA、rRNA、tRNA都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中①~③表示的是生物体内3种有机分子的结构。其中①仅存在于植物细胞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存在于所有植物细胞 B.②中也含有与a类似的结构
C.细胞中没有①就不能产生③ D.没有③时,细胞仍能合成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研究人员在有关癌症研究的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发现了一种名为RHOGDl2的基因,该基因有助于避免癌细胞扩散,他们发现携带该基因的癌细胞会失去转移能力。该基因的作用最可能的是
A.当这种基因添加到癌细胞后,在癌细胞中表达并产生一种粘连蛋白
B.当这种基因添加到癌细胞后,在癌细胞中表达并产生一种蛋白质,由此使癌细胞迅速分化为其他组织、器官
C.该基因在癌细胞内表达后使癌细胞迅速衰老
D.该基因在癌细胞内表达后使癌细胞的DNA复制受阻,停止细胞分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设计对照实验时,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
A.所有的变量都相同 B.所有的变量都不同
C.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均不同 D.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均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