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关于生物遗传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型糖尿病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B.基因都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C.若某生物精原细胞含有n对等位基因,则其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种类为2n
D.某双链DNA分子含n个碱基对,T为m个,其复制3次共需G为7(n-m)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I was advised to arrange for insurance _____ I needed medical treatment.
A. although B. incase C. so that D. if onl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The man went into the room, _____ rather strange.
A. to look B. looking C. looked D. and looki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Why not trust and use David? He is still as strong as____ in the team.
A. somebody else B. everybody else C. anybody else D. nobody els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_____ your help, we have _____.
A. Thanks to, finished B. Thanks to, ended C. Thanks for, finished D. Thanks for, complete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They all agree _____ George. Has the project been passed?
--Who _____ George can make the final decision?
A. except; expect B. except; besides C. but; but D. besides; bu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填空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番茄的抗病与感病、红果与黄果、果实多室与少室这三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抗病性用A、a表示,果色用B、b表示、室数用D、d表示。为了确定每对性状的显、隐性,以及它们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现选用表现型为感病红果多室和__________两个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如果F1表现抗病红果少室,则可确定每对性状的显、隐性,并可确定以上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将F1自交得到F2,如果F2的表现型有__________种,且它们的比例为__________则这三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
(2)若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从上述F1番茄叶片取材制备人工种子、繁殖种苗,其过程可简述为如下5个步骤:
上述过程中去分化发生在第__________步骤,再分化发生在第__________步骤,从叶组织块到种苗形成的过程说明番茄叶片细胞具有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多选)若“P-Q”表示P一定能推理得出Q,则下列选项符合这种关系的有( )
A .P表示遵循基因分离定律,Q表示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B .P表示生物发生了进化,Q表示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C.P表示某生物发生了基因突变,Q表示该生物性状改变
D.P表示母亲是伴X隐性遗传病患者,Q表示儿子患该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一条肽链的分子式,其水解后共产生了下列3种氨基酸
据此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1个分子水解后可以产生3个谷氨酸
B.合成1个分子同事将产生5个水分子
C.1个分子中存在1个游离的氨基和3个游离的羟基
D.在细胞中合成1个分子至少需要3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现有甲、乙两种植株(均为二倍体纯种),其中甲种植株的光合作用能力高于乙种植株,但乙种植株很适宜在盐碱地种植。要利用甲、乙两种植株各自优势,培育出高产、耐盐的植株,有多种生物技术手段可以利用。下列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中不可行的是( )
A.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获得满足要求的四倍体杂种目的植株
B.将乙种植株耐盐基因导入到甲种植株的受精卵中,可培育出目的植株
C.两种植株杂交后,得到的F1再利用单倍体育种技术可较快获得纯种的目的植株
D.诱导两种植株的花粉融合并培育成幼苗,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可培育出目的植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