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某种单基因遗传病在一家族中的发病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3号个体有可能是纯合子
B.该病不可能是伴性遗传
C.该致病基因是显性基因
D.4号个体的致病基因必来源于2号个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类白化病和苯丙酮尿症是由于代谢异常引起的疾病,如图表示在人体代谢中产生这两类疾病的过程.由图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B.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C.一个基因可以控制多种性状
D.一个性状可以由多个基因控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以下对于沉淀物中含有少量放射性现象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
A.经搅拌与离心后仍有少量含35S的T2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上
B.T2噬菌体的DNA分子上含有少量的35S
C.少量含有35S的蛋白质进入大肠杆菌
D.离心速度太快,含35S的T2噬菌体有部分留在沉淀物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叙述与该图不相符的是( )
A.在RNA聚合酶作用下DNA双螺旋解开
B.图中两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相同
C.图中现象可表示酵母菌核基因的表达过程中
D.图中合成相关物质时,碱基配对方式有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DNA全称为脱氧核糖核苷酸
B. 少数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C. 鱼体内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可得到脱氧核糖、磷酸和含氮碱基
D. 只有DNA才能携带遗传信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叙述,正确的是
A. “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 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C. “S”型增长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和时间无关
D. 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仔细观察下列四个图,图一是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图二是水平放置于地面的玉米幼苗根与茎的生长情况;图三是已出现顶端优势的植株;图四是生长素浓度与根(或芽、茎)生长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实验一段时间后,燕麦胚芽鞘生长,原因是处的生长素浓度较高,细胞纵向伸长生长较快.
(2)图二中实验一段时间后,玉米幼苗根生长,原因是处的生长素浓度较高,细胞生长 . 玉米幼苗茎生长,原因是处的生长素浓度较高,细胞生长 .
(3)图三所示三个芽中,处的生长素浓度最低,原因是处产生的生长素不断往处运输,由此可以推断:生长素的运输方向具有极性,运输方式为 .
(4)图四中BC段的含义是 . 若此图表示生长素浓度与芽生长的关系,则在同一植株中用此图表示生长素浓度与根生长的关系时,B点应向移动.
(5)图一至图四中,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中国科研人员对树鼩精原干细胞进行遗传修饰后,通过自然交配获得世界首只转基因树鼩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精原干细胞时,定期更换培养液的目的是防止对自身细胞代谢造成障碍,通入二氧化碳的作用是 .
(2)图中涉及的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 , 通常采用技术将GFP基因导入树鼩精原干细胞.
(3)利用PCR技术扩增GFP基因需要酶,外源的GFP基因能在树鼩体内表达的原因是 .
(4)图示过程与通过体外受精培育转基因动物相比,避免了将受精卵移入中继续培养的麻烦,同时也克服了胚胎发育到时期进行胚胎移植的难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水稻的杂种表现为生长和产量的优势,但水稻一般是白花传粉且去雄困难,很难实施人工杂交,袁隆平等成功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的关键是在野生稻中找到了雄性不育植株.科学研究已证明水稻雄性是否可育是由细胞核基因(可育基因R对不育基因r为显性)和细胞质基因(可育基因为N,不育基因为S,细胞质中基因都成单存在,子代的细胞质基因全部来自母方)共同控制的.基因R能够抑制基因S的表达,当细胞质中有基因N时,植株都表现为雄性可育.如图表示利用雄性不育植株培育杂种水稻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信息推测水稻雄性可育植株的基因型共有种,利用雄性不育植株进行杂交共有种杂交组合.
(2)上图中杂交获得的种子播种后,发育成的植株恢复雄性可育的原因是 .
(3)杂交水稻需年年育种,但上述育种过程不能保留雄性不育植株,请参照图示遗传图解格式,写出长期稳定获得雄性不育植株的育种方案.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