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8542  158550  158556  158560  158566  158568  158572  158578  158580  158586  158592  158596  158598  158602  158608  158610  158616  158620  158622  158626  158628  158632  158634  158636  158637  158638  158640  158641  158642  158644  158646  158650  158652  158656  158658  158662  158668  158670  158676  158680  158682  158686  158692  158698  158700  158706  158710  158712  158718  158722  158728  158736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阳光穿过上层植物的空隙形成光斑,它会随太阳的运动而移动.如图为红薯叶在光斑照射前后吸收CO2和释放O2的情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图中a点叶肉细胞间隙O2浓度最高
B.ab段变化的原因是ADP和NADP浓度的限制
C.光斑移开后一段时间光合作用仍在进行一段时间
D.Ⅰ、Ⅱ所指示的阴影面积是相等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1000个氨基酸,共有氨基1050个,羧基1020个,由它们合成的六条肽链中,游离的氨基和羧基数目分别为

A. 1、1 B. 6、6

C. 56、26 D. 1044、10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中细胞 I、II和物质E、F的关系可能是(

细胞I

细胞II

物质E

物质F

A

下丘脑细胞

垂体细胞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受体

B

效应T细胞

病原体

抗体

抗原

C

甲状腺细胞

垂体细胞

甲状腺激素

受体

D

传出神经元

传入神经元

神经递质

受体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日本分子细胞生物学家大隅良典,以表彰他为“自噬作用”机理发现所作出的贡献。细胞自噬作用的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分隔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B. 自噬作用的结构基础是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 自噬溶酶体中生成的小分子穿过两层膜进入细胞质后可再度利用

D. 溶酶体中没有分解SiO2的酶导致自噬过程异常,因此硅尘环境下工人易患硅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一对夫妇所生子女中,性状上的差异较多,这种变异主要来源于

A. 基因重组 B. 基因突变

C. 染色体丢失 D. 环境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类的猫叫综合征是由于第五条染色体的部分缺失引起的,该变异的类型是

A. 基因突变 B. 基因重组

C. 染色体数目变异 D. 染色体结构变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其中a和b分别代表不同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膜结构③的排列方式不同
B.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是Na+通过②进入细胞,此过程消耗ATP
C.b可表示组织细胞向组织液中排出的CO2
D.将③分子制成微球体用来包裹大分子药物,送入到相应的细胞中,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叶类蔬菜表面常残留水溶性有机农药。现取同一新鲜蔬菜若干,浸入一定量纯水中,每隔一段时间,取出一小片菜叶,测定其细胞液浓度,将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B段细胞吸水,细胞体积明显增大

B. B点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

C. BC段细胞质壁分离复原,原生质层恢复到原来位置

D. 此曲线说明有机农药溶于水中容易被植物细胞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实验材料的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动物材料

B. 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植物材料

C. 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D. 甘蔗茎的薄壁组织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进行还原糖的鉴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在不同条件下的酶促反应速率变化曲线,下列据图叙述错误的是(

A.影响AB段反应速率的因素只有底物浓度
B.影响BC段反应速率的主要限制因子可能是酶量
C.主要是温度导致了曲线Ⅰ和Ⅱ的反应速率不同
D.曲线Ⅰ显示,该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可能为37℃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