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的问题:
(1)某昆虫的眼色由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用纯合红眼个体与纯合紫眼个体杂交得到F1 , 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中紫眼:红眼为3:1(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若眼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中纯合红眼个体为(填“父本”或“母本”).若控制眼色的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依据上述实验结果(填“能”或“不能”)判断该性状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理由是 .
(2)已知控制昆虫翅型的一对等位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如果在﹣翅型正常的群体中,偶然出现一只卷翅的雄性个体.分析认为,昆虫翅型出现异常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二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的偶尔交配的结果.请进行分析:如果卷翅是基因突变引起的,则该卷翅雄性个体最可能为(填“显性纯合子”、“杂合子”或“隐性纯合子”).如果卷翅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则该卷翅雄性个体最可能为(填“显性纯合子”、“杂合子”或“隐性纯合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部分方式。下列说法有几项正确( )
①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
②图2可以表示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和结合
③A细胞分泌的激素,可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④图2中甲是靶细胞,乙表示发出信号的细胞
A. 一项 B. 二项 C. 三项 D. 四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①②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A代表物质,下列各项不符合该示意图的是( )
A.①为前一神经元、②为后一神经元、A为神经递质
B.①为垂体细胞、②为甲状腺细胞、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①为下丘脑细胞、②为肾小管细胞、A为抗利尿激素
D.①为甲状腺细胞、②为下丘脑细胞、A为甲状腺激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
A. 杀虫剂的使用决定了害虫变异的方向
B. 有性生殖的出现明显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率
C. 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一定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生物进化
D. 马与驴杂交产生的骡子是一个新物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
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染色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B. 染色体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
C. 细胞分裂时,染色质高度螺旋化成染色体
D. 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独脚金内酯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类植物激素.为了研究独脚金内酯类似物GR24对侧枝生长发育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
(1)独脚金内酯是植物体内产生的,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有机物.
(2)科研人员用GR24处理拟南芥的野生型和突变体植株,结果如图1.据实验结果初步推测,GR24的作用是侧枝的产生.突变体植株可能出现了独脚金内酯(填“合成”或“信息传递”)的缺陷.
(3)为了进一步研究GR24的作用机理,科研人员用野生型植株进行了图2所示实验,结果如图3. ①进行实验处理时,NAA应加入固体培养基(填“A”或“B”)中.
②据图分析,GR24对侧枝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推测GR24的作用机理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植物在冬季来临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体内发生了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生化变化,抗寒力逐渐增强。下图为冬小麦在不同时期含水量和呼吸速率变化关系图。请根据图推断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结合水与自由水含量的比值,与植物的抗寒性呈现明显的正相关
B. 随着气温和土壤温度的下降,组织的含水量下降
C. 虽然冬小麦植株中自由水与结合水含量的比值发生改变,但其总的含水量保持不变
D. 随温度的缓慢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逐渐减弱,有利于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松鼠和松树的体细胞中都含有的结构是( )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线粒体 ④叶绿体 ⑤中心体 ⑥核糖体 ⑦内质网 ⑧染色体
A. ①②⑥⑦⑧ B. ②④⑥⑦⑧ C. ②③⑥⑦⑧ D. ②③④⑤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