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中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中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d点之后
B.若此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c点开始
C.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开始一定呈“J”型增长
D.若此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率为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小组探究不同光质对花生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请分析回答:
(1)在利用LED灯设置不同光质时,各组的光照强度应该 , 以避免光照强度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且有利于植物生长.
(2)蓝光对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合成分别起到作用.为了更好地验证红光对类胡萝卜素的产生所起的作用,应在出苗后天,从分别经过处理的植株上选取叶龄相同、大小相似的等质量叶片进行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可以预测经过红光处理的滤纸条上,自上而下第条色素带会变窄.
(3)为了进一步探究光质对光能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小组测定并绘制出图3.据图可知从花生出苗后第天起,花生苗对红光和蓝光光能利益效率的差距在缩小.产生这个差异的原因是否因为叶绿素含量不同所导致? .
(4)从光合作用的生理过程分析,不同的光质主要影响花生幼苗叶肉细胞内叶绿体中形成的能力,进而影响叶绿体基质中对的还原,最终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下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有特异性
C. 神级纤维的兴奋部位,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D. 神经递质经胞吐作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 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t+l表示第t+l年的种群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种群在0~t3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乙种群在0~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C.乙种群在t2时数量最少
D.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人体免疫防御功能的三道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体的皮肤、黏膜和溶菌酶等杀菌物质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
B.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人体的第二道免疫防线
C. 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人体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构成
D. 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和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艾滋病病人通常患恶性肿瘤而死是因为其免疫系统受损
B. 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有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C. 胸腺缺失机体一定不能产生抗体
D. 吞噬细胞只在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发挥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共同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任何一个物种都是单独进化的
B. 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C. 生物与无机环境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D. 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构建均由35S启动子驱动的CMO基因与BADH基因的植物双基因表达载体,图中标注了相关限制酶的酶切位点,35S表示启动子及其方向.Nos表示终止子,hpt表示潮霉素抗性基因.请据图分析回答:
(1)从功能上分析,35S是识别和结合的部位,Nos的功能主要是 .
(2)过程①应利用两种限制酶切割,酶切后回收载体A的大片段和CMO基因片段,加入含有酶的缓冲液,获得载体C.进而在过程②中,利用两种限制酶切割载体C和载体D,获得载体E.
(3)利用冻融法将载体E导入农杆菌中,制备成菌液LB.将无菌烟草叶片切成0.4cm2大小,加入到菌液LB中浸泡10min,以便 . 用无菌滤纸吸干叶片表面菌液,注入MS培养基,暗培养3d后转入到含有的培养基中,筛选培养出含载体E的烟草若干株.
(4)利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发现呈阳性的烟草植株,再进一步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方法检测到均有表达的烟草植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能直接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 F2的表现型比例为3∶1 B. 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
C. F2基因型的比例为1∶2∶1 D. 测交后代的比例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