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了解哺乳动物受精的规律对于我们进行胚胎工程的操作十分重要,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精子细胞的变形过程中,高尔基体发育为精子头部的顶体,中心体演变为精子的尾
B. 不同种动物的精子的形态相似,大小略有不同,与动物的体型大小无关
C. 一个卵泡中能形成两到三个成熟的卵子
D. 排卵是指卵子从卵泡中排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图a、b、c表示现代生物工程技术,①②③表示结果.根据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是核移植技术,①反应了动物细胞也具有全能性
B.若c是胚胎分割技术,③中个体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一定相同
C.①②③中作为受体的动物品种是珍稀的或存量少的雌性动物
D.若b是体外授精技术,则②为良种家畜快速大量繁殖提供了可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是某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中的一组细胞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①所示的细胞处于减数第____次分裂,此时细胞内有_____对同源染色体,图①细胞中共有____个DNA分子。
(2)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是图_________。该种动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时包含________个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两种膜结构及发生的化学反应,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A中的膜除了酶以外还具有光合色素,而B中的膜则不具有
B. 图B中的[H]完全来自葡萄糖和丙酮酸的分解,其反应速率受温度影响
C. 图A、B两种生物膜所在的细胞器因含有DNA、RNA而被称为半自主细胞器
D. 图中A、B所发生的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伴随着ATP的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分布广泛的黑藻为实验材料,研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将黑藻浸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室温20℃),以冷光灯为光源,通过移动灯,改变光源与大试管间的距离,观测黑藻放出气泡的情况,结果如图1中曲线x所示。图2为黑藻叶绿体结构和功能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该实验研究的是对光合速率的影响,适合用作为光合速率的检测指标。
(2)根据图1分析,当光源灯瓦数增加较大时,A点(左、右、不)移动。
(3)该小组在室温、10℃和30℃时分别进行了实验,结果如图1,D点的限制因素是。
(4)分析图2,可知物质a是 , 当黑藻的干重增加时,物质a的去向是首先进入该细胞的 结构中, 生成的物质是。
(5)在实验过程中,用H2l8O培养黑藻,发现叶肉细胞中出现了(CH218O),分析其最直接的转化途径是:。(用相关物质和箭头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目的基因获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cDNA文库比基因组文库大
B. 利用PCR技术扩增,可在短时间内大量扩增目的基因
C. 双链DNA受热变性后解旋为单链
D. 如果基因比较小,核苷酸序列又已知,也可直接人工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哺乳动物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成熟卵子的过程,只有在促性腺激素和精子的诱导下才能完成.下面为某哺乳动物卵子及早期胚胎的形成过程示意图(N表示染色体组)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过程需要激素调节
B.细胞Ⅲ只有在精子的作用下才能形成成熟卵子
C.Ⅳ细胞可直接向受体移植或放入液氮中保存
D.Ⅳ细胞是基因工程常用的受体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请分析回答:
(1)A组中,由F1获得F2的方法是________,这种育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
(2)在Ⅰ、Ⅱ、Ⅲ三类矮秆抗病植株中,最可能产生不育配子的是______类,该类植株还需要用__________处理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才能成为可育植株。
(3)A.B.C三组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______组,原因是基因突变的频率极低且不定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X、Y、Z是细胞中的三种化合物,X为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Y、Z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如果X被人的红细胞吸收,不需要消耗ATP
B. 维生素D可优先通过细胞膜扩散到细胞内部与Y有关
C. 细胞膜会被蛋白酶分解,说明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Z
D. 构成细胞膜的Y可以运动,而Z是静止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