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的水稻生产从单纯追求高产向健康、安全、优质、高产开始转轨,由于鸭子喜食稗、鸭舌草、异型莎草、陌上菜等稻田杂草,不喜欢富含硅质的水稻,极大发挥了稻田的生产、养殖及生态调控功能,因而“稻鸭共作”稻田复合种养系统正在全国各地大力推广.如图为一稻田生态系统简易食物网,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按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除分解者外,图中还缺少的成分是 .
(2)图中共有条食物链,鸭与稻田害虫属于关系.
(3)鸭所同化的能量中,一部分在鸭的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等生命活动.
(4)稻飞虱是主要的农业害虫,有多种,繁殖快,数量大,危害重,常在水稻植株上成群分布,调查每一种稻飞虱的种群密度可用法进行抽样,取样时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人体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过程的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b、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⑤与⑥的核的遗传信息相同,蛋白质的种类也相同
B. 细胞的衰老与凋亡就会引起人体的衰老与死亡
C. 与②相比,①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更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增强
D. 图中能表示一个完整细胞周期的是abc阶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将红细胞悬浮在高渗溶液中,最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
A.一切正常,红细胞没有变化
B.水扩散出细胞,导致红细胞皱缩
C.水通道蛋白迅速将水泵入到细胞,以便在细胞内产生一种等渗环境
D.水大量进入细胞,导致细胞破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纤维素、核酸、淀粉酶都是生物大分子,组成它们的单体依次是( )
A. 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 B. 脂肪酸、核苷酸、氨基酸
C. 甘油、葡萄糖、核苷酸 D. 葡萄糖、核苷酸、氨基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某生物各细胞分裂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图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细胞内有两对姐妹染色单体
B. 图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内有两对同源染色体
C. 图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该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为8条
D. 四幅图可排序为①③②④,只出现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设计了左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右图是对酵母菌进行计数的血细胞计数板(1 mm×1 mm×0.1 mm)的计数室。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在最适状态的情况下,关闭出入口流速控制阀,则装置中酵母菌种群增长为“S”型曲线
B.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再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C.对酵母菌样液稀释时,如果加入的无菌水过多,会使酵母菌细胞膨胀破裂
D.计数室每个小格中的平均酵母菌数为A个,且稀释倍数为B,则l mL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为4106 AB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根据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乙可能是下列_____种细胞.
A.玉米的叶肉细胞B.酵母菌C.蓝藻D.洋葱根的分生区
(2)物质通过图丙中结构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均与其上的_____(填字母)成分有关.图丙能将分泌物从细胞内排到细胞外,体现了其_____的功能.
(3)图中细胞由C、H、O组成的多糖是_____和_____.
(4)研究细胞膜通常选择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而不选择该细胞的主要原因是成熟的红细胞_____.
(5)图甲形成的组织_____(填“是”或“不是”)很理想的鉴定还原糖的实验材料,原因是_____.
(6)若图甲、乙表示是根尖分生区细胞,则不应该出现的结构是[]_____和[]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产生标准形态菌落的细菌的最初数目和培养基分别是( )
A. 一个细菌、液体培养基 B. 许多细菌、液体培养基
C. 一个细菌、固体培养基 D. 许多细菌、固体培养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蚕的黄色茧(Y)对白色茧(y)、抑制黄色出现的基因(I)对黄色出现基因(i)为显性,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现用杂合白茧(IiYy)相互交配,后代中白茧与黄茧的分离比为
A.3:1 B.13:3 C.1:1 D.15: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如图),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
B.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C.4个试管内种群的增长速率都是先增大后减小到零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内的开始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