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肉毒梭菌(厌氧性梭状芽抱杆菌)是致死性最高的病原体之—,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肉毒梭菌的致病性在于其产生的神经麻痹毒素,即肉毒类毒素。它是由两个亚单位(每个亚单位为一条链盘曲折叠而成)组成的一种生物大分子,l mg可毒死20亿只小鼠。煮沸l min或75℃下加热5—10 min,就能使其完全丧失活性。下面是肉毒类毒素的局部结构简式:
请据此回答:
(1)由上图可知,该片段由____________种氨基酸组成,造成氨基酸种类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不同。
(2)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氨基酸分子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结合形成多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肽键的结构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分子肉毒类毒素至少含有____________个羧基。
(4)现另有一蛋白质由两条肽链构成,其是由600个氨基酸合成的,所有氨基酸中氨基总数为610个,羧基总数为608个,该蛋白质中共有_____________个肽键,至少含有___________个氨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是突触传递信息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②是___________,③是_________________。
(2)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突触小泡释放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时,突触后膜两侧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_____________(单向/双向)的,整个过程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 →__________→电信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验证酵母菌细胞呼吸类型的实验装置,两套装置的培养条件一致(不考虑环境中物理因素的影响),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若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则装置1中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中红色液滴不移动
B. 若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则装置1中红色液滴不移动,装置2中红色液滴向右移
C. 若装置1中的红色液滴向左移,移动距离可表明酵母菌有氧呼吸所消耗的氧气量
D. 若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则装置1中红色液滴向左移,装置2中红色液滴不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研究温度和pH对某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该酶的最适温度是35℃ B. 温度、pH值都是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C. 该酶的最适pH是8 D. 酶的最适pH不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遗传系谱图(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用A和a表示),请据图回答。
(1)该病是由__________(填“隐性”或“显性”)基因控制的。
(2)Ⅱ5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Ⅰ1与Ⅱ4的基因型是否相同?_________。
(3)若Ⅱ3与Ⅱ4再生一个小孩,该小孩患病的可能性是__________。
(4)从根本上说,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DNA复制时,一条子链是连续合成的,另一条子链是不连续合成的(即先形成短链片段再相互连接),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不连续复制,如图1。
(1)DNA复制时,子链延伸的方向为____________(DNA单链中具有游离磷酸基团的一端称为5’末端),这一过程需要_______酶催化,该酶作用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2)半不连续复制是1966年日本科学家冈崎提出的。为验证假说,他进行了如下实验:让T4噬菌体在20℃时侵染大肠杆菌70min后,将同位素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添加到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在2秒、7秒、15秒、30秒、60秒、120秒后,分离T4噬菌体DNA并通过加热使DNA分子变性、全部解螺旋,再进行密度梯度离心,以DNA单链片段分布位置确定片段大小(分子越小离试管口距离越近),并检测相应位置DNA单链片段的放射性,结果如图2。
①在噬菌体DNA中能够检测到放射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研究表明,富含G-C碱基的DNA分子加热变性时需要的温度较高。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图2中,与60秒结果相比,120秒结果中短链片段的量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④研究还发现提取的噬菌体DNA上紧密结合了一些小RNA,根据PCR反应所需条件推测,RN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甲中①②表示物镜,③④表示观察时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物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 观察物像丙时应选用甲中②④组合
B. 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装片→转动细准焦螺旋
C. 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倍
D. 若图丙观察到的细胞是位于图乙右上方的细胞,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