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突触前膜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B. 在突触间隙内充满着组织液
C. 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 多巴胺不能在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如图表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升高
B. 刺激X→①→②→③→胰岛A细胞是体液调节,②位于垂体
C. 刺激X→①→②→③→胰岛A细胞是神经调节,②位于大脑皮层
D. 靶细胞接受激素刺激后,促使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家利用细胞融合技术研究细胞膜的特性,进行了下列实验。
(1)将鼠细胞和人细胞在CO2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用_________处理,获取实验用的单个细胞。
(2)将两种细胞在37℃下混合培养,在培养液中加入__________诱导融合,形成融合细胞。
(3)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将连接了荧光染料的抗体与融合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培养,抗体与融合细胞的膜蛋白(抗原)特异性结合,其目的是________膜蛋白,以便于显微镜观察。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融合细胞表面荧光的颜色和_________。开始时,鼠的细胞为绿色,人的细胞为红色,两种颜色不混合;一定时间后,可观察到红绿荧光交替分布的“嵌合体”。统计___________,结果如图所示。
(4)科学家据此提出两种解释嵌合体形成的假说。假说一:融合细胞合成了新的膜蛋白;假说二:原有膜蛋白在细胞膜平面上运动。
①使用_______抑制剂和ATP合成抑制剂分别处理融合细胞,均对嵌合体形成没有显著影响,这个结果否定了假说一。
②在15℃、20℃和26℃的培养温度下重复上述实验,这些实验的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假说二提供了证据支持。
(5)上述实验表明,细胞膜结构具有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番茄喜温不耐热,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33℃。研究人员在实验室控制的条件下,研究夜间低温条件对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中白天保持25℃,从每日16:00时至次日6:00时,对番茄幼苗进行15℃(对照组)和6℃的降温处理,在实验的第0、3、6、9天的9:00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
(1)图1结果显示,夜间6℃处理后,番茄植株干重________对照组。这表明低温处理对光合作用的抑制________对呼吸作用的抑制。
(2)研究人员在实验中还测定了番茄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开放度和胞间CO2浓度,结果如图2所示。图中结果表明:夜间6℃低温处理,导致__________,使__________供应不足,直接影响了光合作用过程中的暗反应,最终使净光合速率降低。
(3)光合作用过程中,Rubisco是一种极为关键的酶。
① 研究人员在低夜温处理的第0、9天的9:00时取样,提取并检测Rubisco的量。结果发现番茄叶片Rubisco含量下降。提取Rubisco的过程在0~4℃下进行,是为了避免___________。
② 为研究Rubisco含量下降的原因,研究人员提取番茄叶片细胞的总RNA, 经__________过程获得总cDNA。根据番茄Rubisco合成基因的__________设计引物,再利用___________技术扩增Rubisco合成基因。最后根据目的基因的产量,得出样品中Rubisco合成基因的mRNA的量。
③ 结果发现,低夜温处理组mRNA的量,第0天与对照组无差异,第9天则显著低于对照组。这说明低夜温抑制了Rubisco合成基因__________过程,使Rubisco含量下降。
(4)低夜温处理还改变了光合产物向不同器官的分配,使实验组番茄叶、茎、根的光合产物分配比率高于对照组,果实的光合产物分配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一变化的意义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细胞膜内外无离子进出
B.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C.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D. 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分析以下四种细胞器,错误的说法是
A. 丁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
B. 乙是由单层膜围成的网状结构,是脂质合成的车间
C. 丙内含有多种物质,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
D. 上述四种细胞器的膜参与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为研究棉花去棉铃(果实)后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者选取至少具有10个棉铃的植株,去除不同比例棉铃,3天后测定叶片的CO2固定速率以及蔗糖和淀粉含量。结果如图。
(1)光合作用碳(暗)反应利用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在___________中将CO2转化为三碳糖,进而形成淀粉和蔗糖。
(2)由图1可知,随着去除棉铃百分率的提高,叶片光合速率_________。本实验中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植株CO2固定速率相对值是____________。
(3)由图2可知,去除棉铃后,植株叶片中_________增加。已知叶片光合产物会被运到棉铃等器官并被利用,因此去除棉铃后,叶片光合产物利用量减少,____________降低,进而在叶片中积累。
(4)综合上述结果可推测,叶片光合产物的积累会___________光合作用。
(5)一种验证上述推测的方法为:去除植株上的棉铃并对部分叶片遮光处理,使遮光叶片成为需要光合产物输入的器官,检测___________叶片的光合产物含量和光和速率。与只去除棉铃植株的叶片相比,若检测结果是_____________,则支持上述推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图像。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临时装片的过程一般包括解离、_________、_________、制片等四步。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应找到____________区的细胞进行观察。
(2)在一个视野中大多数的细胞处于______________期,此时细胞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的B细胞处于分裂的___________期;C细胞处于分裂的___________期。
(4)该图中的一些细胞可以转变成伸长区、根冠的细胞,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________。
(5)把洋葱根尖细胞放入培养液中培养,最终会长成一株洋葱植株,这个技术叫做_____________,其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内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 B.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
C. 激素与受体的结合都发生在内环境中 D. 丙酮酸的氧化分解也发生在内环境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