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ATP是细胞内直接的能源物质,可通过多种途径产生,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②在物质和能量上都可成为互逆反应
B. a过程和b过程都有[H]的生成
C. a过程和b过程都要在细胞器中进行
D. 绿色植物通过b过程形成的ATP可用于吸收矿质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结构与功能相统一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下列叙述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 叶绿体内类囊体膜堆叠使膜面积增大,利于光能充分利用
B. 神经细胞轴突末梢有大量突起,有利于附着更多的神经递质受体蛋白
C. 低等植物细胞中心体的存在,利于其有丝分裂的正常进行
D. 线粒体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有利于附着更多的有氧呼吸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1+1>2”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
B. 为促进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可采用人工制造表土,种植农作物的措施
C. 生态农业的建立,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
D. 太湖大面积水华,违反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这两对遗传因子独立遗传)的水稻自交,自交后代中两对遗传因子都是纯合子的个数占总数的
A. 4/16B. 2/16C. 6/16D. 8/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为甲、乙两种植物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回答:
(1)甲、乙两种植物呼吸作用较强的是______植物。在A、C点时植物细胞的生理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植物细胞中可以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
(2)当平均光照强度在B和D之间,光照和黑暗的时间各为12h。实验前后,甲植物中有机物总量将__________,乙植物中有机物总量将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制果酒、果醋、泡菜时,发酵过程中对氧气的需求分别是( )
A. 无氧、有氧、无氧 B. 有氧、无氧、无氧
C. 无氧、有氧、有氧 D. 兼氧、无氧、有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生物兴趣小组用模型模拟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如下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与HIV相比,特有的化学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复制发生在图中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过程之间,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子代T2噬菌体的外壳是在_________________上合成的。
(2)以32P标记组为例,搅拌离心应发生在图中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过程之间,如果在过程f之后搅拌离心,可能发生的不正常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以35S标记组为例,如果___________,可能造成的结果是上清液和沉淀物都出现较强的放射性。
(3)T2噬菌体与细菌保温时间长短与放射性高低的关系图可能如下,下列关联中最合理的是(甲组为35S标记的T2噬菌体,乙组为32P标记的T2噬菌体)__________。
A.甲组-上清液-① B.乙组-上清液-② C.甲组-沉淀物-③ D.乙组-沉淀物-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人测定了25℃和0.5℃下密闭容器内蓝莓果实CO2生成速率,结果如图1和如图2。
(1)CO2是蓝莓细胞有氧呼吸过程第______阶段的产物,这一阶段的反应发生在______中。
(2)据图分析,与25℃相比,0.5℃条件下果实的CO2生成速率较低,主要原因是低温使__________;随着果实贮存时间延长,CO2生成速率逐渐降低的原因是密闭容器内____________________,使蓝莓果实的细胞呼吸明显减缓。
(3)依据上述实验结果,结合细胞呼吸原理分析,蓝莓果实贮藏在__________条件下,更有利于果实营养的保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有关育种的流程图,亲本均为纯合子,A-J为不同的处理方法,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用图中文字、字母和箭头作答),图示C、F处理方法的机制为___________,它们处理对象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A→D育种过程中不一定需要多次连续使用方法D处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若图中E是在含有A、G、C、T、5-BU(5-溴尿嘧啶)五种核苷酸的适宜培养基上处理萌发的种子,5-BU既可以与A配对,又可以与C配对,那么至少需要经过_____次复制后,才能实现细胞中某DNA分子某位点上碱基对从T—A到C—G的替换。
(3)通过G→H→I途径培养高产β-胡萝卜素甘薯,常用________________法将高产β-胡萝卜素合成酶基因导入甘薯外植体。当芽长到3.0cm左右,转入生长素________(填“>”、“<”或“=”)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中诱导生根,研究发现在液体培养基中比固体培养基生根效果更好,原因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