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豌豆的红花与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A.a基因控制),现有一批基因型为AA与Aa的红花豌豆,两者的数量之比是3:1,自然状态下其子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数量之比为
A. 1:2:1 B. 49:14:1 C. 13:2:1 D. 9:6: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科研人员用模型构建的方法研究某个种群数量的变化时,绘制出图,图中的=某一年种群数量/一年前种群数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2008年2015年,种群数量先不变,然后增大,最后减少
B. 2008年2015年,该种群数量在2015年后期达到最大值
C. 根据图中数据,不能确定相应环境对这个种群的最大容纳量
D. 该图直观地反应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是一种概念模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蛋白质的相关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蛋白质含有两条肽链
B. 形成该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2268
C. 该蛋白质的R基上共有16个氨基
D. 构成该蛋白质的氨基酸共有142个羧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解红松光合特性,研究人员对某良种基地的红松进行光合指标日变化的相关测定,结果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红松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有______________。
(2)在6点时红松叶肉细胞中合成ATP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红松体内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刻是______________。
(3)结合图1、图2分析,1113点间红松净光合速率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在此时间段,叶绿体中C5的含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
(4)从图3可知,胞间CO2浓度在1216点间基本没有变化,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17点后胞间CO2浓度迅速上升,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某些农作物栽培过程中,中午时段也会出现与红松相似的现象。为缓解此现象,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一个家族白化病的遗传系谱图,6号和7号为同卵双生,即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成的两个个体,8号和9号为异卵双生(即由两个受精卵分别发育成的个体),请据图回答:
(1)控制白化病的遗传因子是显性还是隐性?________。
(2)若用A、a表示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一对遗传因子,则3号、7号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6号为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9号为杂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
(4)7号和8号再生一个孩子有病的概率是________。
(5)如果6号和9号个体结婚,则他们生出有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若他们所生的第一个孩子有病,则再生一个孩子也有病的概率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核基因p53是细胞的“基因组卫士”。当人体细胞DNA受损时,p53基因被激活,通过下图所示相关途径最终修复或清除受损DNA,从而保持细胞基因组的完整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DNA损伤为DNA双链断裂,则被破坏的化学键是_________,修复该断裂DNA需要的酶是_________。
(2)图中过程①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完成过程②需要的原料是____________。
(3)p53基因控制合成的p53蛋白通过过程②合成IncRNA,进而影响过程①,这一调节机制属于_______,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DNA分子受损时,p53蛋白既可启动修复酶基因的表达,也能启动P21基因的表达。启动P21基因表达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以绵羊红细胞刺激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再将后者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克隆群,由此筛选出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所产生的抗体
A. 能识别绵羊整个红细胞
B. 只识别绵羊红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
C. 能识别绵羊所有体细胞
D. 只识别绵羊所有体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彻底水解得到的终产物完全相同 B. 都可作为遗传物质,携带遗传信息
C. 含有RNA的细胞器一定含有DNA D. 含有DNA的生物一定含有R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南通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小液流法”估测黑藻叶片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
实验步骤:
①配制具有一定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
②取12支干燥洁净的带塞试管,分成甲、乙两组,每组试管依次编为16号。向甲、乙两组相同编号的试管中加入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4mL,迅速塞紧试管,备用。
③取大小相似的黑藻叶片60片,随机均分为6组,分别加入甲组的6支试管中,并塞紧试管。放置20min,期间多次摇动试管。再向甲组每支试管中均加入微量甲晞蓝粉末(忽略对蔗糖浓度的影响),充分摇匀。
④将乙组蔗糖溶液摇匀,用弯头毛细吸管从甲组试管中吸取少量蓝色溶液,插入乙组相同编号试管内的溶液中部,从毛细吸管一端轻轻挤出1小滴蓝色溶液(如下图)。观察蓝色小滴的升降情况,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果:
乙组试管编号 | 1 | 2 | 3 | 4 | 5 | 6 |
加入的蔗糖溶液浓度/molL-1 | 0.05 | 0.10 | 0.15 | 0.20 | 0.25 | 0.30 |
蓝色小滴升降情况 | ↓ | ↓ | ↓ | ↑ | ↑ | ↑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中,装有不同浓度蔗糖溶液的试管要及时塞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步骤③不同试管中加入的黑藻叶片的大小和数量要相同,这属于对实验_____________变量的控制。
(2)乙组试管1、2、3中蓝色小滴均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其中下降最慢的是试管_____________中的蓝色小滴。
(3)取出甲组6支试管中的黑藻叶片进行显微观察,可发现试管_____________中的黑藻叶片细胞内叶绿体分布最密集。
(4)根据实验结果可估测黑藻叶片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介于_____________之间。若要使估测结果更准确,则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