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土壤中的微生物、作物根系和土壤动物的呼吸都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统称为土壤呼吸,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下图是某林下的苔藓和凋落物覆盖条件下土壤呼吸的日变化动态。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注:Rs-裸为裸土土壤呼吸速率;Rs-苔为苔藓覆盖土壤呼吸速率;Rs-凋为凋落物覆盖土壤呼吸速率)
A. 凋落物中的能量可供给分解者和其他各营养级生物利用
B. 该生态系统中对碳循环起关键作用的环节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C. 土壤表层的凋落物覆盖会影响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速率
D. 土壤表层的覆盖物提高土壤呼吸速率的原因可能与提高温度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示意图,图中Q表示牧草一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Q1、Q2、Q3分别表示流入昆虫、牲畜、鼠的能量。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当鼠全部被消灭后,鹰至少要获得0.01Q1的能量
B. 人类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主要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第一营养级能量
C. 可通过标志重捕法对鼠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
D. 当此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鼠的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为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例体细胞克隆猴“中中”诞生;12月5日第二例克隆猴“华华”诞生。我国科学家攻克了与人类相近的灵长类动物猕猴的体细胞克隆的难题。获得克隆猴的流程如下图,据图回答问题:
(1)进行核移植时,应将[②]_________作为核受体,将[①]_____移入[②]中,构建[③]___________并发育至早期胚胎。胚胎培养液中除一些无机盐和有机盐类外,还需添加维生素、激素、氨基酸、核苷酸等成分,以及________等物质。
(2)克隆猴与_________(填“体细胞供体”、“卵母细胞供体”或“代孕”)动物的性状无遗传关系。哺乳动物核移植可以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其中_______________细胞核移植难度更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核移植时选MⅡ期卵母细胞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两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图甲是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图乙是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细胞A表示的是_________(填“动物”或“植物”)细胞,细胞B中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_________。
(2)图乙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图甲中的细胞B处于图乙的________(用图中的字母表示)时期。
(4)与动物细胞不同,高等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下图的食物网中,鸟的食物中2/3来自于草,1/3来自于蚱蜢,蛇的食物中1/2来自于蛙,1/2来自于鸟,假设能量传递效率为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蛇在食物网中处于三个不同的营养级
B. 蛇每同化1 J能量,需要草固定700 J太阳能
C. 与保护蛙相比,保护鸟更有利于增加草的数量
D. 鸟同化的能量最终都将通过粪便被分解者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细胞分裂过程中不进行基因表达
B.免疫系统中的记忆细胞既有分化潜能又有自我更新能力
C.某人的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中的核酸相同
D.凋亡细胞内的基因表达能力全部下降,酶活性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所示为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①②③④代表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构成生物群落的是甲、丙、丁、戊
B. 若丙的食物中丁占1/3,假设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要使丙体重增加3 kg,至少需要甲 120 kg
C. 通过人为管理增加某种生物的数量,可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D. 能够保证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正常进行的关键成分是乙、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蛋白质提取过程中有关透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用于透析的薄膜要具有选择透过性
B. 透析膜一般是用硝酸纤维素制成的
C. 透析能使小分子自由出入,而将大分子保留在袋内
D. 透析可用于更换样品的缓冲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