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某高等动物体内基因表达过程中的一些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物质丁为________,图示中戊沿着丁向_______移动(填“左”或“右”)。
(2)图一中由乙合成甲的反应称为________。现欲合成具有51个基本单位构成的甲,则相关的基因中与控制这些基本单位直接有关的碱基数目为___个。该生物中基因的载体有____________。
(3)图中涉及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为_______。物质③的名称是_____,其可与基因的____部位结合,包括_______的DNA片段的双螺旋解开,以其中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配对原则,游离的核苷酸碱基与DNA模板链上的碱基配对,并通过_______聚合成与该片段DNA相对应的RNA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PCR技术现在已经应用到临床诊断、法医鉴定、分子生物学、农牧业等领域。凡是涉及到DNA分子操作的研究工作,几乎都需要用到PCR技术。下图为某同学实验中,所用引物与模板配对情况。回答相关问题:
(1)在DNA复制中引物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若所用引物为Ⅰ和Ⅱ进行扩增可以获得______种序列不同的产物;若用引物Ⅱ和Ⅲ可以获得_______种序列不同的产物。
(2)PCR技术中,复性是指引物结合到互补DNA链。复性温度过高会引起碱基之间的氢键断裂,导致______牢固结合,DNA扩增效率下降;复性温度过低会造成引物与模板的结合位点_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非特异性产物增加。
(3)利用DNA的哪一特点进行DNA含量的测定?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的变化曲线如下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阶段Ⅰ和Ⅲ大豆种子的鲜重增加明显。阶段Ⅰ中,水进入种子胚细胞的穿(跨)膜运输方式为__________。阶段Ⅲ中,种子胚细胞内水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__。
(2)阶段Ⅱ期间,大豆种子胚细胞合成的__________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阶段Ⅲ中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分布不均,使根的近地侧生长受到________。
(3)若测得阶段Ⅱ种子吸收O2与释放CO2的体积比为1∶3,则此时种子胚细胞的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之比为____________。
(4)大豆幼苗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时,若突然停止CO2供应,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和ATP含量的变化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大田种植大豆时,“正其行、通其风”的主要目的是通过____________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以增加产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通常DNA分子复制从一个复制起始点开始,有单向复制和双向复制,如下图所示:
放射性越高的3H-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3H-脱氧胸苷),在放射自显影技术的图像上,感光还原的银颗粒密度越高。请利用放射性自显影技术、低放射性3H-脱氧胸苷和高放射性3H-脱氧胸苷,设计实验以确定大肠杆菌DNA复制的方向,简要写出:
(1)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
(2)预测实验结果和得出结论: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发现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对植物茎枝切段等离体器官均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1)某研究小组围绕生长素和赤霉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的探究得到如图1所示结果。根据图1可以得出的结论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
(2)图2表示赤霉素对植物体内生长素含量的调节关系。
①图示中X表示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分解具有____作用,这种作用很可能是通过降低该过程中____的活性实现的。
②赤霉素与生长素表现出激素间相互作用类型中的____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甲种群与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如图表示甲乙个体数量比随时间变化的坐标图。据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甲乙两种群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其中乙为捕食者
B. 甲乙两种群均为“J”型增长,增长不受本身密度制约
C. 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t时刻两种群竞争程度最低
D. Ot时间范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乙种群的出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个基因型为AaBbDD的二倍体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图及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请回答相关问题:
(1)在该个体的________(器官)中可观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的分裂相。正常情况下,乙细胞分裂所得2个子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_;丙细胞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___。
(2)在甲与丙细胞中,含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甲细胞中1上的A与2上的a形成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细胞中3上的A与4上的a形成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丙三细胞分别位于图丁中 ____________ 段(填序号①—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