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 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 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家蚕是二倍体,其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雄蚕茧丝纤度细,经济性状好,制备的生丝质量高于雌蚕 。研究发现,蚕茧中的荧光色素为脂溶性。
(1)不同品种的蚕茧在紫外线照射下,表现出白色、黄色、蓝色、紫色等多种茧色,这些不同的茧色之间互为_____________性状。
(2)科研人员经过多代的筛选,得到了一种稳定的家蚕品系甲。在紫外线照射下,甲品系的家蚕的雌茧为淡黄色、雄茧为黄色。研究者取甲品系雌、雄蚕茧的茧层各3g,剪碎后加入_______提取蚕茧中的色素,分离并检测荧光色素的__________。实验结果如下:
性别 | 黄色素的比例(%) | 种类 |
雌茧 | 33.3 | 青、黄、紫 |
雄茧 | 66.7 | 青、黄、紫 |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测:控制甲品系茧荧光色的基因A最可能位于 _________(Z/W/常)染色体上,A基因的数目与茧色有关,有1个A基因时表现型是_____,有_______个A基因时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__。甲品系雌雄个体互交的结果支持上述推测。
(3)品系乙的雌、雄茧均为淡蓝荧光色(由B基因控制)。研究者用甲品系为父本、乙品系为母本进行杂交实验(B相对b是完全显性),结果如图所示。
①若甲品系和乙品系控制茧荧光色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则F1的预期实验结果应为:_______,实际的结果与预期结果_________ (相符/不符)。
②后续研究发现,乙品系的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F1中淡蓝色茧和淡黄色茧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结合上述研究解释F1表现型出现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100多年前,达尔文乘坐“多格尔号”游历,对加拉帕克斯群岛上的13种地雀进行 研究,发现这些鸟与生活在南美洲大陆上的某种鸟(后称达尔文地雀)有着相似的特征,下图为这 13种地雀之间的进化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岛上的13种地雀在羽色、鸣叫、产卵和求偶等方面极为相似,但仍属于不同物种,原因是这些地雀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_ .
(2)某小岛上的全部莺雀个体称为一个____,它是生物进化的____.这些莺雀在形态和大小方面存在着差异,体现的是____多样性;
(3)莺雀的羽毛有条纹(A)对无条纹(a)为显性。在这个小岛的莺雀种群内,有条(AA)个体占35%,无条纹(aa)个体占25%,若地雀间能进行自由交配得到F1,则F1中a基因的频率和Aa 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乔木树种馨香木兰是云南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研究人员为探讨馨香木兰种群的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研究。下表为馨香木兰所处的A、B、C三个群落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
(1)由上表可以看出,三个群落中___________的丰富度最高。
(2)在三个群落的垂直结构中,丰富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层,推测是由于其中不仅有相应的种类,还含有一定数量的__________幼树,因而其种类和个体数都较丰富。
(3)科研人员调查了三种群落中的馨香木兰的植株胸径(胸径的大小可表示植株的树龄大小),绘制成下图。研究种群的年龄组成可以预测在一段时间内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趋势,但需结合生物的生存环境具体分析。由图可以看出,馨香木兰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___________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种南瓜矮生突变体可分为两类: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和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为研究某种矮生南瓜属于哪种类型,研究者应用赤霉素和生长素溶液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并回答:
(1)赤霉素对正常南瓜茎有___________作用,而对_____________几乎无作用。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南瓜茎对_____________更敏感(“生长素”或“赤霉素”)。
(4)喷施赤霉素或生长素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使矮生南瓜的茎恢复至正常,由此可推测:该矮生南瓜不属于___________突变体。
(5)从图显示的结果看,两种南瓜茎中赤霉素和生长素的含量___________,该结果______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上述推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中枢祌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老年性痴呆的最常见类型。A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是近年的研究热点。
(1)神经系统包含两类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够产生和传导_____,神经胶质细胞分布在神经元周围,起支持、保护、免疫等作用。
海马脑区与记忆形成密切相关,核磁检测可见AD患者的该脑区出现明显萎缩,取海马脑区神经组织染色制片后,在____________下进行观察,可见细胞外的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形成的斑块、神经元结构变化和数量减少。
(2)近年研究认为,Aβ沉积会诱发细胞凋亡、胞内钙稳态失衡、炎症反应等,对神经元造成损伤。下图为Aβ沉积诱发神经小胶质细胞(MC细胞)引起炎症反应的可能机制。
如图所示,Aβ沉积使K酶和IK依次磷酸化,引起_______与IK分离后进入细胞核,调控IL-1基因的转录。在_______上合成的IL-1分泌到细胞外诱发炎症反应,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3)为验证图中所示机制,研究者用体外培养的MC细胞进行了多个实验。
实验一:为证实Aβ沉积引起的K酶磷酸化会引发IK磷酸化,研究者将一段短肽导入MC细胞,以干扰K酶的磷酸化过程。实验组和对照组中,需要用Aβ处理的组是__________,实验组所用短肽应与K酶的特定氨基酸序列_______。
A 数目不同序列不同 B 数目相同序列相反 C 数目相同序列相同
实验二:将Aβ处理过的细胞破裂处理,进行差速离心,分离出细胞核,测定细胞核和全细胞中NF的量,与处理前细胞相比,___________,该结果为图中的Ⅲ过程提供了实验证据。
实验三:为验证Aβ引起的NF入核会诱发炎症反应,研究者用阻断NF蛋白入核的药物Y (对细胞内其它生理过程无影响)处理MC细胞,一段时间后检测细胞核中NF的量。请评价此实验方案并加以完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内容从________水平揭示了 AD的发病机制,请根据此研宂提出药物治疗AD的可能思路(至少2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青霉素酰化酶能对青霉素进行加工,是抗生素生产的关键酶。研究人员利用转基因枯草杆菌生产该酶,构建的重组质粒见左图,对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的实验结果见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需要用限制酶ECORⅠ、ECORⅤ、SmaⅡ处理青霉素酰化酶基因
B. 为避免菌体增殖过程中的质粒丢失,可在培养基中添加氨苄青霉素
C. 通用培养基成分应该包括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和动物血清
D. 为保证最优生产效果,可选择葡萄糖和淀粉作为培养基的混合碳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退化荒丘上建成的塞罕坝林场是我国荒漠化治理的典范。为更好的管理、利用林木资源,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砍伐强度对塞罕坝林场落叶松人工林的林木生物量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应采用样方法调查不同龄组各砍伐强度下的生物量
B. 各龄组的林木生物量随砍伐强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C. 适当砍伐改变了落叶松种群的水平结构,减少了竞争
D. 适度砍伐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两纯种小麦,一纯种小麦的性状是高秆(D)抗锈病(T);另一纯种小麦的性状是矮秆(d)易染锈病(t)(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育种专家提出了如下图I、Ⅱ两种育种方法以获得 小麦新品种。请据图分析回答:
(1)方法I依据的变异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图中①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___,经过(三)花药离体培养后得到的植株与正常植株相比,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四) 过程所做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法Ⅱ中,(五)过程产生的矮秆抗锈病植株中的纯合子占________________ .让F1按该方法经(五)(六)过程连续进行2代,则⑥中符合生产要求的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____________.
(3)与方法Ⅱ相比,方法Ⅰ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图表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包括图中________所示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A过程发生在________的间期,B过程需要的原料是________,图中需要解旋酶的过程有________。
(2)D过程表示tRNA运输氨基酸参与翻译,已知甲硫氨酸和酪氨酸的密码子分别是AUG、UAC,某tRNA上的反密码子是AUG,则该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是________。
(3)图中a、b为mRNA的两端,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图中的不同核糖体最终形成的肽链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