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培育转基因克隆羊和胚胎工程的部分操作流程,其中字母代表有关结构或个体,数字代表过程、方法。请据图回答:
(1)图中过程①-⑦所涉及的全部生物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即可)。
(2) 通过①、⑤过程获取分散的细胞时,用到的酶是_________,培养的细胞在充满培养皿底时停止分裂,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
(3)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应将细胞置于5%CO2的气体环境中,C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此培养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感染,需要添加一定量的_________。
(4) 早期胚胎可通过_________技术移入代孕母体子宫内继续发育,该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常用去核的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此时的卵母细胞应该培养到_________(细胞分裂方式及时期),f细胞在形态上的特点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促胰液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盐酸刺激了胃黏膜产生促胰液素
B.促胰液素随血液运输,作用后被灭活
C.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D.促胰液素的靶器宫是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对噬菌体、蓝藻、变形虫和衣藻四种生物按不同的分类依据分成四组,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甲组中的生物都没有细胞壁
B.甲与乙的分类依据可以是有无叶绿体
C.丙与丁的分类依据可以是有无染色体
D.丁组中的生物细胞中都具有核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日前微博传言手机细菌比马桶多。如图,央视和北京卫视通过实验展示调查结果。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 该实验需制备培养基,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________,培养基一般放入________中进行灭菌。
(2) 据图,两电视台均采用_______________法接种,该方法需要 _______________。(多选)
A.接种环 B.酒精灯 C.移液管 D.涂布器 E.无菌水
(3)通过观察菌落的________,可知手机屏幕和马桶按钮都存在多种微生物。两电视台实验操作均正确且完全一致,但报道结果截然不同,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
(4)按图操作取样面积,实验员测定某手机屏幕的细菌数量,将10mL菌悬液进行梯度稀释,分别取0. 1mL稀释倍数为102的样品液接种到三个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菌落数分别为48、50、52,则该手机屏幕的细菌数为________个/平方厘米。该实验对照组该如何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一白化病女子与一正常男子结婚后,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若政策允许他们再生两个孩子,则这两个孩子都正常的概率是( )
A.1/2B.1/4C.1/8D.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生长素在X、Y两种浓度下对该植物茎段生长的影响均为促进作用,且x浓度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y浓度的生长素,又已知x浓度不是最适浓度。假设最适浓度为z,则x浓度、y浓度和z浓度之间大小的关系可能性有( )
A.2种B.3种C.4种D.不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 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C. 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
D. 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对于下列各结构在生物中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叶绿体 ②染色体 ③核膜 ④核糖体 ⑤细胞壁 ⑥拟核
A.菠菜和发菜体内都含有①③④⑤B.①~⑤在绿藻体内都存在
C.除①②③外其他都在颤蓝细菌的体内存在D.大肠杆菌和蓝细菌共有的是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蛋白质结构、功能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不同的多肽,组成它们的氨基酸种类相同,数量和排列顺序则不同
B. 蛋白质分子都是由一条多肽链组成,且都具有独特的空间结构
C. 不同蛋白质分子中组成肽键的化学元素无差异性
D. 高温、低温、过酸、过碱可以使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但不影响其生物活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