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典型的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1和4的连通,使细胞质和核内物质的联系更为紧密
B.通过图中2既可实现核质之间物质交换,也能实现信息交流
C.图中3易于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主要成分有脱氧核糖核酸
D.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和代谢中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生态系统多种多样,但在结构上有许多共同点,这可以用下图所示模型来表示。请据图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由_______(填字母)构成生物群落。
(2)图中的各个组成成分相互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具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作用,这三者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3)在该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通过_______作用进入[__]_______中,并以_______形式沿着食物链进行传递,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________进行传递。
(4)在某一段时间内,假如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 M,消费者获得的总能量为 m1,分解者获得的总能量为 m2,则 M 的能量除提供给 m1、 m2外,还有的去向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者用荧光染料对细胞膜上某些分子进行处理,并使膜发出荧光。再用高强度光照射细胞膜的某区域,使其瞬间被“漂白”,即荧光消失。随后,该漂白区域荧光逐渐复,如图1。检测该区域荧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绘制得到荧光漂白恢复曲线,如图2。请回答问题
(1)细胞膜主要成分是_________此外还含有________ 等物质。构成其结构的基本支架为_______.实验中通常对膜蛋白进行荧光标记。
(2)细胞膜上被漂白区域的荧光强度得以恢复,推测其可能的原因有:①被漂白物质的荧光会自行恢复:②被漂白区域内外分子__________的结果。
(3)研究发现如果用特定方法去除细胞膜中的胆固醇,膜结构上蛋白质分子停泊的“平台”拆解,漂白区域荧光恢复的时间缩短,说明胆固醇对膜中分子运动具有___________作用,该结果支持推测_______(填“①”或“②”)。
(4)最终恢复的荧光强度比初始强度低,可能是荧光强度会自主下降或某些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此项研究说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具有统一性的.请据图回答:
(l)分离细胞中细胞器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其中观察C需用到染色剂_________.
C中的酶有多种,他们的分子结构明显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若图示吞噬细胞,可吞噬失活的抗体,抗体进入细胞的方式为______.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此图示鼠的浆细胞,则它是否具有增殖能力?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
(4)若此图示为胰岛B细胞,则明显增多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等(要求填写两个).
(5)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该细胞,发现对Ca2+的吸收率大大降低,而对其它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这种药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含18O标记的氨基酸培养液培养该细胞,结果发现在合成分泌蛋白的过程中产生了H218O,则H218O的生成部位是_______________,
(7)该细胞中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遗传物质存在于______________(填编号)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种子质量。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必需的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有学者研究了小麦种子中还原糖和总糖含量的变化,欲为科学调控小麦种子萌发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方法和步骤:将新鲜的、经过筛选的小麦种子放入培养箱中,小麦种子吸水4小时后开始萌芽,至44小时,进入幼苗生长阶段。各种糖含量的测定在小麦种子吸水4小时后开始,之后,每隔4小时测定一次,持续到44小时为止。测定结果见下图。请回答
(1)植物体内的糖类按照是否能够水解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检测还原性糖可用_______试剂,此试剂与还原糖反应在__________条件下反应出现_________(现象)
(3)根据上图检测结果分析
①小麦种子萌发12小时后,还原糖的量_________;发生这一变化与种子萌发12小时后________(细胞器)发生的有氧呼吸作用增强,使________的消耗迅速增加密切相关。
②种子萌发20小时后,蔗糖含量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 )
A. 与①相比,②③④的分裂增殖能力加强,分化能力减弱
B. ⑤⑥⑦的核基因相同,细胞内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相同
C. ②③④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
D. 进入c过程的细胞,酶活性降低,细胞核的体积减小,代谢减慢继而出现凋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自然条件下某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模型,请回答: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___特征,___(填“能”或“不能” )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2)图中曲线是反映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___模型,用该模型解释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___,以利于大熊猫种群数量的增加。
(3)图中 A 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型,A 点后种群的增长速率___(填“增大”、“减小”、“基本不变” )。
(4)提高种群的 K 值,可采用___的措施,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5)研究还发现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调查统计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 1.47%。研究者通常采用___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根据调查统计的数据构建了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 Nt=N0λt,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的生存环境条件是___,这种数量增长形式称作___型增长。而实际上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家鼠的数量增长往往呈现出___型曲线。重复观察统计田鼠数量,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___,以利于鼠害的防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人员将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培育转基因抗虫棉。如图表示两个抗虫基因在染色体上随机整合的三种情况,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
A. 有丝分裂后期含四个抗虫基因的有甲、乙、丙
B.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四个抗虫基因的有甲、乙、丙
C.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含四个抗虫基因的有甲、丙
D. 配子中可能含两个抗虫基因的有乙、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小组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 4 个密闭锥形瓶中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培养,均获得了“ S 型增长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达到 K 值的时间不同
B. 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
C. IV内的种群数量先于 Ⅱ 内的开始下降
D. 4 个锥形瓶中酵母菌种群的 K 值均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