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甲、乙是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⑩表示细胞的各结构。请据图
(1)这两种细胞都有的结构有[ ]___________ 、细胞质和[ ]___________。
(2)在动植物细胞中都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是[ ]_____________;它在植物细胞分裂时,与 _________________的形成有关。
(3)图示细胞中,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填序号);若某细胞同时有甲乙图中各种细胞器,则为____________ 细胞。
(4)某细胞器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但未在甲、乙两图中标出,该细胞器为________________。
(5)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能够分泌大量的消化酶,可观察到这些细胞具有发达的____________。
(6)构成上述细胞的元素中,C、H、O、N、P、S、K、Ca、Mg等元素称为_________元素,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____________。
(7)科学家将一小块胰腺组织放入含放射性标记____________的培养液中短暂培养,在此期间放射性标记物被活细胞摄取,并掺入到[ ]____________上正在合成的蛋白质中。组织内的放射性同位素可使感光乳剂曝光,固定组织后在显微镜下便可发现细胞中含放射性的位点,这一技术使研究者能确定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细胞内的位置。 分泌蛋白在合成和加工过程中,依次经过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因含N、P元素的污染物大量流入,我国某大型水库曾连续爆发“水华”。为防治“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
(1)在该水库生态系统组成中,引起“水华”的藻类属于_________。水库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______。
(2)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区鲢、鳙_________的生物积累量(在本题中指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以t·hm-2表示):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应捕杀鲢、鳙的______________。
(3)藻类吸收利用水体中的N、P元素,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由图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__________,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______。
(4)投放鲢、鳙这一方法是通过人为干预,调整了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相关物种生物积累量的____________,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5)鲢鱼和鳙鱼是人们日常食用的鱼类。为继续将投放鲢、鳙的方法综合应用,在保持良好水质的同时增加渔业产量,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请提出两条具体措施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江南某湿地保护区的生态系统结构模型,表格是该研究性小组对该湿地的能量流动的调查结果〔单位为103 kJ/(m2·y)〕,请分析回答:
(1)生态系统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阳能主要通过图中______(填字母)生物的____________过程输入到由图中A、B、C、D等生物构成的_____________中,E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上图表示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则图中以CO2形式流动的是________(填图中序号)。
(4)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
(5)生态学上有“中度干扰”假说,即一个生态系统受到中等程度干扰时,由于它具备____________能力,能够维持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人类无需参与,______________调节是该能力的基础。
(6)该湿地中的某种小鱼取食大鱼身上的寄生虫,小鱼取食前,常在大鱼面前舞蹈一番,还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大鱼才让小鱼取食,据此分析,小鱼和大鱼之间传递的信息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甲是人的红细胞处在不同浓度的 NaCl 溶液中,红细胞的体积(V)与初始体积(V0) 之比的变化曲线;图乙是某植物细胞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下 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可见250 mmol·L-1NaCl溶液不影响人红细胞的代谢
B.图乙中植物细胞体积的变化是先明显减小后增大
C.图乙中 A 点细胞失水量最大,此时细胞吸水能力最小
D.人的红细胞长时间处在 300 mmol· L-1 NaCl 溶液中可能死亡,图乙中处理时间内细胞 一直有生物活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利用洋葱为实验材料,探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结果如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观察了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没有对照实验
B. 从Ⅰ→Ⅱ→Ⅲ的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C. 使用的蔗糖溶液的浓度越大,上述实验现象越明显
D. 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滴加清水后不一定都能复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0-4h内原生质体体积变化主要因为物质A进出细胞
B. O-l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不相等
C. 2-3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大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D. 0-2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乙代表脊髓神经中枢。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e为效应器,指肌肉或腺体,刺激d引起e反应不能称为反射
B. 先缩手后产生痛觉的现象说明,痛觉感觉中枢位于甲方框处
C. 在a所在的神经元上能过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D. 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引起乙的兴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分别代表组织液、血浆和淋巴
B. 细胞外液是机体进行正常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C. 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甲液和丙液中
D. 乙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甲液和丙液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大多数生物在空间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温度、食物
B.温度、光照
C.温度、温度
D.光照、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