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所有山猫组成的集合体称为_________。鼠主要在地表和地下活动,松鼠主要在树冠层活动,这种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结构。
(2)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看,绿色植物属于_________,其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是生态系统_________的开始。
(3)在该食物网中,狼处于第_________营养级。若该生态环境被DDT污染,会导致DDT在狼体内积累并对其造成危害,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有关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控制甲病和乙病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考虑家系内发生新的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和交叉互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病的致病基因不可能与外耳道多毛症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B. Ⅱ7与Ⅲ-9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4
C. 若Ⅱ-6不携带甲病基因,则Ⅱ-6与Ⅱ-7再生一个只患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为1/2
D. 若Ⅲ-10携带甲病致病基因,则其获得甲病致病基因的途径为 I-3→Ⅱ-7→Ⅲ-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种野生型油菜存在一种突变体,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低,其叶片呈现黄化色泽。野生型和突变体的成熟叶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相关指标见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分布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可用纸层析法提取叶片中的色素
B. 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中发生的改变可能抑制了叶绿素a向叶绿素b的转化
C. 突变体成熟叶片中叶绿体消耗CO2的速率比野生型低2.47 μmol CO2/m2·s-1
D. CO2浓度、ATP与NADPH产量等是导致突变体光合速率降低的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艾滋病(AIDS)是由于感染HIV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人体感染HIV后体内HIV浓度和T细胞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曲线AB段HIV浓度上升主要是HIV在内环境中大量增殖的结果
B. 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C. 曲线CD段的初期不能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相应抗体来诊断是否感染HIV
D. 曲线EF段T细胞浓度上升是淋巴干细胞在骨髄中快速分裂分化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基因和性状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相同的同种生物,性状一定相同
B.基因与性状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C.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D.线粒DNA不能控制生物性状,因而线粒DNA上也没有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影响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反应物浓度、酶的浓度等,下图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请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增大pH,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都下降
B.B点后,适当升高温度,曲线将出现c所示变化
C.酶量降低一倍,酶促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
D.限制曲线AB段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不同因素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图,A―→B代表酶促反应速率坐标(0~100%),A―→C代表温度坐标(0~70 ℃),C―→B代表溶液酸碱度坐标(pH=0.1~1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各线段含义提示:例如EH线段表示温度为E时,该酶的酶促反应速率为H)
A.GH线段所代表的酶其最适温度在DE范围内
B.FI线段可用来体现胃蛋白酶的作用特点
C.据图可说明影响某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还可能有酶的数量和底物浓度
D.GH、GI线段所代表的某酶酶促反应速率差异的关键影响因素是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某基因型为AaBb的二倍体动物(2n=4)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细胞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二极体
B. 该细胞中的每一极的三条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C. 该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
D. 若该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参与受精,形成的后代为三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甲为细胞结构示意图,图乙表示细胞通过“自噬作用”及时清除受损线粒体及其释放的信号蛋白的过程。据图回答问题。
(1)从图甲中可看出,通过囊泡形式进行生物膜转化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
(2)若图甲表示人唾液腺细胞,④中物质可能为_____________。
(3)自噬体内的物质被水解后,其产物的主要去向是_____________。由此推测,当细胞养分不足时,细胞“自噬作用”会_____________(选填“增强”、“不变”或“减弱”)。
(4)图乙中清除受损线粒体的过程与免疫防线中的第_____________道防线相似。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