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1为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为几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为获得纯净的①,应选取人体或其他哺乳动物的____做实验材料。选材的原因是____。
(2)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有____(填图1中标号)。
(3)在胰岛细胞中,与胰岛素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填图1中标号)。
(4)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与图2中____(填数字序号)有密切的关系。
(5)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图2中____,而水分子进入细胞的方式为____和____(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下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该图示结构上可发生H2O相关的反应,但一定不会发生氨基酸的脱水缩合
B. X与X之间能发生脱水缩合,但X不能与其他化合物缩合反应
C. 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该图示结构的通透性未变
D. 氨基酸、乙酰胆碱、葡萄糖、胰岛素等物质被识别后并进入细胞的方式都与该图中的蛋白质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回答下列问题:
(1)蛋白酶甲、乙、丙三者的活性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通常,用清水洗涤衣服上的新鲜血迹时,不应该使用开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去除衣服上的血渍,应选择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蛋白酶甲”、“蛋白酶乙”或“蛋白酶丙”)的碱性洗衣粉,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为了洗去衣服上的油渍,洗衣时在市售的蛋白酶洗衣液中添加脂肪酶,该同学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溶液的pH可以影响酶的活性,请推测pH影响某种蛋白酶活性的原因可能是其影响了酶和底物分子中_________________(填“羧基和氨基”、“氨基和甲基”、“羧基和甲基”或“甲基和甲基”)等基团的解离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甲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模式图,图乙是一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6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图解,图丙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周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可用图甲中________过程表示图乙所示的细胞分裂过程。过程Ⅱ所得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上有很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图乙中字母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各图出现的时间顺序________________,图B是细胞有丝分裂的__________期,在此时期中有染色体__________条,DNA__________个,染色单体__________条。
(3)请用图丙中的字母回答。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好的时期是________;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在________和________过程中有较大的差异。图乙中E细胞位于图丙中的________时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磷脂是所有细胞中不可缺少的脂质
B.组成淀粉、脱氧核糖、脂肪的元素种类相同
C.无机盐在生物体内不可缺少,如叶绿素的合成离不开镁
D.构成蛋白质、核酸、淀粉等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在排列顺序上都具有多样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水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风干种子只有吸收足够的水才能进行旺盛的代谢活动,使胚生长。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吸水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细胞中的水通常以结合水和自由水两种形式存在,风干种子细胞中的水主要以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经阶段I吸水后,种子中的水主要是以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
(2)在阶段II,种子吸水速率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阶段I,呼吸速率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阶段I,
(3)从细胞膜组成和结构的角度来推测,水分可经过细胞膜中的______、______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Ⅰ表示_________阶段,Ⅱ表示_________阶段。其中Ⅰ阶段为Ⅱ阶段提供[H]和__________。
(2)图中A代表被叶绿体中色素所捕获的___________。
(3)科学家用18O标记H2O,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________来自于H2O。
(4)科学家用14C标记CO2,证明了光合作用中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_______)
A.CO2→叶绿素→ADP B.CO2→叶绿体→ATP
C.CO2→乙醇→(CH2O) D.CO2→C3→(C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