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如图中所示的是生物间关系,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营养流动的方向;如图坐标系中的曲线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下列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
A. 图1中①~④表示的生物间关系分别是互利共生、种内斗争、捕食和竞争
B. 图1的③中A数量大量减少后,B的数量一直增加
C. 图2中的甲、乙、丙分别对应图1中的①、③、④
D.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两种生物可能同时存在如图2中的乙和丙两种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钠钾泵可存在于神经细胞膜上,是一种具有ATP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同时进行Na+和K+跨膜运输,如下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静息状态下神经元通过钠钾泵吸收K+形成静息电位
B.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会阻碍钠钾泵的离子运输
C. 钠钾泵能同时运输Na+和K+表明其转运不具有特异性
D. 钠钾泵的运输有助于维持神经元内外Na+和K+的动态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是有机物从植物传递到蝗虫的能量流动情况,下图表示植物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c为b和d的重合区域,e与b、d为并列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项目 | 能量(J) |
蝗虫吃掉的植物所含能量 | 419 |
蝗虫粪便含有的能量 | 219 |
蝗虫呼吸消耗的能量 | 146 |
用于蝗虫生长的能量 | 54 |
A. 蝗虫从植物获取了200 J的能量
B. 图中的e表示植物未被利用的能量,则字母c的数值等于219 J
C. 图中字母b+d+e代表植物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D. 蝗虫从植物获得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因此能量流动是不可循环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氨基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B.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的氨基酸为必需氨基酸
C.生物体内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
D.非必需氨基酸是人体不需要的氨基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人员从大熊猫粪便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流程如下图。请回答:
(1)进行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液体培养基A应含有纤维素粉,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2)步骤②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让纤维素分解菌_____________________。
(3)鉴定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用___________染色。根据_____________,评定菌株的产酶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赫尔希和蔡斯完成的实 验的部分步骤,请据图
(1)本实验所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若要大量制备用 35S 标记的噬菌体,能 否用含有 35S 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_____。上图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中能否含有 32P 或 35S?_____。
(2)完成以上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 第一步:用______(填 32P 或 35S)标记噬菌体; 第二步:_____。
(3)在本实验中,理论上沉淀物中放射性应该为 0,而实验的实际结果显示:沉淀物 中也有一定的放射性,可能的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家在研究DNA分子复制方式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研究(已知培养用的细菌大约每20 min分裂一次):
实验一:细菌破碎细菌细
胞提取DNA结果A
实验二:细菌破碎细菌细
胞提取DNA结果B
实验三:
(1)实验一和实验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实验三的结果C、D可以看出DNA分子复制____(填“是”或“不是”)半保留复制。
(3)如果实验三的结果都为F,则可判断DNA分子的复制方式____(填“是”或“不是”)半保留复制。
(4)如果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某次实验的结果中,结果C比以往实验结果所呈现的带略宽,那么可能的原因是新合成DNA单链中的N尚有少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与结果D相比,结果E密度带的数量和位置______,不同的是结果E的______(填“重”“中”或“轻”)带略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效应T细胞可通过细胞膜上TCR受体识别肿瘤细胞上的相应抗原并进行攻击(如图1),而肿瘤细胞可通过某种机制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攻击,以实现免疫逃逸。请回答:
(1)图1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效应T细胞识别肿瘤细胞过程中发出信号的细胞是___________;该图也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_功能。
(2)研究发现,在肿瘤发展过程中肿瘤细胞表达出PD-L1蛋白与PD-1受体结合,从而抑制效应T细胞的免疫功能,实现了免疫逃逸(如图2)。
①利用肿瘤移植技术、基因敲除技术(通过一定的途径使机体特定的基因失活或缺失的技术),以健康小鼠为实验动物,设计实验验证该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请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进一步验证该机制,可另设计一实验组,即对健康小鼠进行___________,然后注射抗PD-L1抗体。实验中,注射该抗体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