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某种细胞有4条染色体,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同学用示意图表示这种细胞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细胞。其中表示错误的是( )
A.B.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 H、h) 和乙遗传病(基因为 T、t)患者,系谱图如下。以往研究表明在正常人群中 Hh 基因型比例为10-4。请回答下列问题(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若Ⅰ-3 无乙病致病基因,请继续以下分析。
(1)Ⅰ-2 的基因型为_____;Ⅱ-5 的基因型为_____ 。
(2)如果Ⅱ-5 与Ⅱ-6 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 _____。
(3)如果Ⅱ-7 与Ⅱ-8 再生育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 。
(4)如果Ⅱ-5 与 h 基因携带者结婚并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则儿子携带 h 基因的概率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1表示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图2表示研究人员探究不同CO2浓度和降水量对华北地区玉米净光合速率影响的实验结果,其中设计的三组实验数据分别为:
①C390+W0组:390μmol/mol的大气CO2和自然降水量;
②C550+W0组:550μmol/mol的大气CO2和自然降水量;
③C390+W15组:390μmol/mol的大气CO2和降水量增加15%。
其中C390为标准的大气CO2浓度,P点位于C390+W0组曲线上,且此时的光照强度为600LX。
(1)图1中,阶段1发生在_________(结构),该结构上的色素具有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若突然停止光照,图1中X的含量__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2)图2的实验设计中,C390+W0组起________作用;P点时,仅增加15%的降水量对玉米净光合速率的提升作用比仅升高CO2浓度到550μmol/mol的提升作用效果____________。
(3)C390+W15组实验的结果说明,适当增加降水量可提高玉米的净光合速率,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大气CO2浓度升高至550μmol/mol和降水量增加15%这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将更大程度地提高玉米的净光合速率。若能,请说明理由;若不能,请写出实验组设计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下列微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
①霉菌 ②乳酸杆菌 ③蓝藻 ④大肠杆菌 ⑤酵母菌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基因型分别为 ddEeFf 和 DdEeff 的两种豌豆杂交,在 3 对 等位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回答下列问题:
(1)该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表现型种类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
(2)该杂交后代中表现型为 D 性状显性、E 性状显性、F 性状隐性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
(3)该杂交后代中基因型为 ddeeff 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
(4)该杂交后代中,子代基因型不同于两亲本的个体数占全部子代的比例为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组和B组都有利用杂交的方法,其目的是一致的
B. A组F2中的矮秆抗病植株Ⅰ可以直接用于生产
C. A组、B组和C组所运用的育种方法分别是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和诱变育种
D. C组育种过程中,必须用γ射线处理大量的高秆抗病植株,才有可能获得矮秆抗病植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为豌豆杂交图解。
(1)写出下列各遗传符号的名称:P_____,F1_____,×_____,_____。
(2)图中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为_____,等位基因为_____。
(3)F1 自交授粉时,再产生_____种配子,其类型有_____。
(4)F3 再自交得到 F4,其中可稳定遗传的高茎所占概率为_____,高茎中杂合子占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生活在海拔3700~5500米的青藏高原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带。研究人员对这三个地区的藏羚羊种群特征及其生活环境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图中I、Ⅱ、Ⅲ、IV分别对应大、中、小、幼四个年龄等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藏羚羊作为食物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 甲、丙两个藏羚羊种群的年龄结构分别为衰退型和增长型
C. 未来一段时间内,自然状态下乙种群的种群密度可能变化不大
D. 调查藏羚羊的种群密度时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得到的数据是估计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