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加快优良种牛的繁殖速度,科学家采用了以下两种方法,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牛的培育属于______(“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试管牛和克隆牛的培育过程中均用到的工程技术有早期胚胎培养、______等;克隆牛的培育依据的原理是______。
(2)促使B牛多排卵的激素一般是______。对B牛和D牛要进行______处理。
(3)在受精的过程中,卵子受精的标志是______。
(4)可以通过胚胎分割技术加速繁育速度,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到______时期的胚胎进行操作。通过胚胎分割产生的两个或多个个体具有相同遗传性状的根本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测定发芽种子的细胞呼吸类型所用的装置(假设呼吸底物只有葡萄糖且不考虑实验过程中生物代谢产热的影响),装置一、二中分别放入等量的发芽种子,装置三中为等量的煮熟种子。其中装置一、二分别处于有氧和无氧条件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一刻度管中的着色液滴应向_________________方向移动。
(2)装置二刻度管中的着色液滴应向_________________方向移动。
(3)装置三设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装置一着色液滴移动距离为10 cm,装置二着色液滴移动距离为12 cm,装置三右移2 cm,则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对比值为______________。
(5)若将种子换成植物叶片进行实验,则三组装置还需进行________________处理。
(6)若将三个装置中的种子换成一定量的乳酸菌培养液,则三个装置中着色液滴的移动方向将_____(相同/不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人员培育了一种称为“裸鼠”的实验动物,这种鼠缺少胸腺,其免疫功能方面不可能表现为
A. 体内淋巴细胞的种类减少 B. 体液免疫功能维持正常
C. 进入体内的细菌仍能被裂解 D. 机体仍能产生效应B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某生态农场物质循环利用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该生态农场中的C、N等元素完全能循环利用
B. 该生产模式能提高能量利用率和能量传递效率
C. 该生产模式能有效防止环境污染和传染病流行
D. 蚯蚓、蘑菇、猪和沼气池中微生物属于消费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淋巴细胞能与骨髓瘤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诱导该融合过程所利用的化学试剂是______,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______。
(2)杂交瘤细胞的体外培养液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相比需加入动物血清,也需要加入适量CO2,添加CO2的目的是______。通过体外培养液获得的单克隆抗体的纯度不能达到100%,其原因是______。
(3)在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需要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需用______培养基,选择出______。第二次筛选采用______反应,选择出能产生所需要的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将其注入小鼠腹腔,小鼠为细胞提供的条件有适宜的营养、温度、pH,此外,健康小鼠的______也抑制了体内外的病原体对培养细胞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机体各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具有重要意义,胰岛素是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激素。下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及胰岛素作用机理。
请分析回答:
(1)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最终由传出神经末稍释放__________________,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由图可知,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还受到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
(2)据图分析,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 一方面增加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促进_________________进入细胞;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内__________________的合成。
(3)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异常抗体(图中抗体1、抗体2,可与图中相应细胞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造成其结构改变而失活)。图中因_________________(填“抗体1”或“抗体2”)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这种抗体的致病原因是由于此种抗体与_________________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两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都属于_________________病。
(4)为研究桑叶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效果,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实验材料和仪器: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30只、桑叶提取液、蒸馏水,血糖测定仪等
②实验步骤:
a.随机选取10只大鼠作为甲组,另外20只制备成实验性糖尿病的大鼠随机均分成乙组和丙组。
b._________________,并进行数据统计。
c.丙组大鼠灌喂桑叶提取液2mL/d,甲组和乙组大鼠灌喂_________________,连续灌喂4周。期间各组大鼠均饲喂普通饲料,自由饮食。
d.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③实验结果:
请据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将“组别”栏补充完整,从上到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用甲、乙、丙表示)。
组别 | 数量(只) | 实验开始时mmol/L | 4周后mmol/L |
10 | 3.85 | 3.94 | |
10 | 18.62 | 10.12 | |
10 | 19.46 | 19.00 |
④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草甘膦是一种广谱除草剂,其除草机制是抑制植物体内EPSPS酶的合成,影响植物正常生长,最终导致植物死亡。目前,发现可以从一种抗草甘膦的大肠杆菌突变株中分离出EPSPS基因,若将该基因转入植物细胞内,获得的转基因植物能耐受高浓度的草甘膦。取6株植物,其中,植物A和D对草甘膦敏感,B和E对草甘膦天然具有抗性,C和F则经过转基因处理,但是否成功未知(转基因处理过程不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图1为4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酶切位点,图2为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及其具有限制酶切点。据图回答:
(1)若A、B、C浇清水,D、E、F浇含有草甘膦的水,则A~F植物中,一定能正常生长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完整的基因表达载体除复制原点、启动子和终止子外,还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若利用酶切法获得目的基因,最应选择的限制酶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EPSPS基因已被成功转移到植物F中,但植物F没有表现出抗性,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土笋冻”是厦门著名的风味小吃,其因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备受青睐。可口革囊星虫是制作“土笋冻”的原料。其部分元素含量和营养成分如下。
元素 | 含量 | 元素 | 含量 |
B | 6.79 | Mg | 333.73 |
Ca | 151.40 | Mn | 202.27 |
Cu | 4.18 | Na | 1650 |
Fe | 494.87 | P | 267.4 |
K | 963.87 | Zn | 19.83 |
请回答:
(1)表中的元素属于大量元素的是________。可口革囊星虫的微量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该元素是人体________蛋白(举出一例即可)的重要组分,该蛋白的功能是________。
(2)人体血液中________离子含量低可能会导致抽搐现象,常吃土笋冻可以缓解该症状。
(3)经测定,组成可口革囊星虫蛋白质的氨基酸共有18种,但其体内的蛋白质却有成千上万种,原因是________。
(4)土笋冻是营养价值高的健康食品,主要体现在________(至少写出两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人的缩手反射相关结构的示意图,请分析并回答:
(1)完成缩手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当接受外界刺激时,兴奋在该结构中的传输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2)兴奋在突触部位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针刺手指后会产生缩手反射,但化验取指血时,针刺手指时并未缩回,这一现象说明在反射过程中,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有_________________作用。
(3)图乙所示为某段神经纤维模式图。受到适宜的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膜内外电位发生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刺激使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导致Na+大量涌入细胞,在受刺激部位与未受刺激部位之间形成_________________,使兴奋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4)一个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在添加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河豚毒素(Na+通道蛋白抑制剂)后,是如何变化的?_______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生物体内呼吸作用的过程,图中a-d表示某种物质,①—⑤表示相关生理过程,据图回答:
(1)①—⑤过程,能在人体细胞中进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b、c、d物质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真核生物体内物质c的生成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有氧呼吸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