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人体内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
Ⅰ.尿黑酸在人体内积累会使人的尿液中含有尿黑酸,这种尿液暴露于空气中会变成黑色,这种症状称为尿黑酸症。
(1)据图分析,缺乏酶________(填数字)会使人患尿黑酸症。由此体现出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________。
Ⅱ.苯丙酮尿症(PKU)是一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已知正常人群中每70人有1人是苯丙酮尿症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显、隐性基因分别用D、d表示)。下图是该病某患者的家族系谱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2)据图可知苯丙酮尿症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若要在人群中通过调查的方式来确定该病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请写出你的大致思路及结论_______________。
(3)若Ⅱ3不携带致病基因,Ⅲ1长大后与表现型正常异性婚配,生下PKU患者的概率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某黑藻细胞中的一个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下方,细胞质环流方向为逆时针,如图所示。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A.被染液染色后,该叶绿体才能在显微镜下可见
B.实际上叶绿体应位于液泡的左上方,细胞质环流方向仍为逆时针
C.液泡内含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物质,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
D.若滴加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浸泡该细胞,其细胞液的吸水能力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细胞中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图,AK为结构名称,①、②代表分泌蛋白分泌时转移途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H是线粒体内膜,产生水;I是线粒体基质,消耗水
B.完成过程①和②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
C.J和K膜上附着核糖体,与其加工多肽链的功能相适应
D.E是叶绿体内膜,其上附着多种光合色素,与其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的功能相适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小组利用图一装置来研究在一定的二氧化碳浓度下,光照强度分别对植物甲、乙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二所示(整个过程呼吸强度不变)。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想获得图二中A、B的值,图一装置应放在________环境中,溶液A应是________。为了使测得的结果更准确,还应再设置对照装置,该装置的容器和小烧杯中应分别放置________和________;若实验组刻度左移5个单位,对照组刻度右移2个单位,则实际呼吸强度为________个单位。
(2)若要用图一装置来研究不同二氧化碳浓度对植物甲的光合作用的影响,则溶液A应为________。
(3)当光照强度为b时,植物乙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氧气量比植物甲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氧气量________ (填“多”或“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一个由n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分子共由m个氨基酸缩合而成,则该蛋白质分子中所含的氨基和羧基的数目至少是
A. n个 B. m个 C. (m+n)个 D. (m—n)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线粒体DNA上的基因所表达的酶与线粒体功能有关。若线粒体DNA受损伤,则下列细胞的功能受影响最大的是
A.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B.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水
C. 神经细胞吸收K+ D. 肺泡细胞吸收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h、i、j、k表示不同用途的有机物(j是未利用部分),方框大小表示使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进入该生态系统的CO2量与各h产生的CO2总量相等
B. 生产者中i的量大于被初级消费者同化的有机物的量
C. 流经分解者的k可被生产者直接吸收利用
D.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某同学用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做“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1、2、6组成了细胞原生质层
B. 图中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此时6处的浓度一定大于7处的浓度
C. 图中1是细胞壁,6中充满了蔗糖溶液
D. 图中7是细胞液,在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其颜色逐渐变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植物细胞中的某些代谢过程,其中①~⑥代表各种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光照强度是影响①②间循环速率的重要因素
B. ③转化为④时光能就转化成了活跃的化学能
C. 物质⑤和⑥进行跨膜运输时都不需消耗能量
D. ①②的循环速率与③④的循环速率相互制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