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6416  166424  166430  166434  166440  166442  166446  166452  166454  166460  166466  166470  166472  166476  166482  166484  166490  166494  166496  166500  166502  166506  166508  166510  166511  166512  166514  166515  166516  166518  166520  166524  166526  166530  166532  166536  166542  166544  166550  166554  166556  166560  166566  166572  166574  166580  166584  166586  166592  166596  166602  166610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图分别表示两个自变量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情况,除各图中所示的因素外,其他环境因素均控制在最适范围。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甲图中a点的限制因素可能是叶绿体中酶的数量

B. 乙图中d点比c点在相同时间内叶肉细胞中生成C5的速率快

C. M、N点的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P点的限制因素是温度

D. 丙图中,随着温度继续升高,曲线走势将稳定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过氧化氢对人类具有致癌危险性,但是我们的人体却没有受到过氧化氢的威胁,原因是我们人体能产生过氧化氢酶并及时把其分解成水和氧气。如图是某兴趣小组在过氧化氢酶的最适温度条件下,探究其他因素对过氧化氢的分解的影响的实验中所绘制的曲线图。请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图甲所代表的实验中,自变量是H2O2酶和FeCl3

B. 图甲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H2O2酶具有高效性

C. 图乙中限制ABO2产生速率的因素是H2O2的浓度

D. 提高温度能使图中C点对应的O2产生速率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HIV能够识别并入侵人体的T细胞,与HIV识别T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有关。而用同种受体修饰人的红细胞也能被HIV识别、入侵,但HIV却无法增殖。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HIV的遗传物质含有胸腺嘧啶

②T细胞、红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不同

③HIV入侵T细胞与上述红细胞后的结果不同,与其细胞结构有关

④HIV会随其入侵的红细胞的凋亡,而被免疫系统清除

⑤HIV识别T细胞及上述红细胞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

A. ②③④ B. 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b为两种物质运输方式,下列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如图示小肠上皮细胞膜,则CO2的跨膜运输方式是b

B. 适当提高温度将加快的运动速度

C. 细胞间的识别、免疫、细胞的癌变与有密切的关系

D. a过程需要载体蛋白,该过程充分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在不同情况下,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C点时细胞液浓度最低

B. 图乙中MN时间段,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C. 图丙中B点之后,细胞液浓度下降速度减慢可能与细胞壁有关

D. 图丁中C点时原生质体体积最大、吸水能力最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光学显微镜是中学生最常用的实验仪器,下图中7 mm0.5 mm表示观察清楚时物镜与观察物之间的距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表示显微镜的________镜,在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实验中,应先用图中________(”)镜观察。

2)图二表示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目镜标有15×字样,物镜标有10×40×字样。图三表示镜头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请据图回答:

①要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时,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其与盖玻片间的距离组合为______________(填字母),此时放大倍数为________倍。

②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被相连的96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视野中可检测到的细胞数为________个。

③在观察中,cd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若在低倍镜下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此异物可能存在于________(填编号)

A.物镜上 B.目镜上 C.装片上 D.反光镜上

3)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一位同学在观察酵母菌细胞时发现视野右上方有一中间亮的黑边圆圈,于是想将它移到视野中央仔细观察,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①中间亮的黑边圆圈是________

②换高倍镜观察前,要将黑边圆圈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将标本向________移动,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科普短文,请回答问题。

纵观整个生物界,捕食者与被捕者之间总是进行着激烈的军备竞赛。作为被捕食者的一方,往往拥有自己特别的防御措施,例如胡蜂拥有毒针,采用直接注射的方式将毒素注入捕食者的血液中。同样,许多蛙类能够分泌毒性肽,它们与捕食者细胞上的相应受体结合进而引发捕食者呕吐、低血压、痛觉敏感等不良反应。

那么问题来了,蛙类缺少毒针这种直接注射的结构,所以将小分子毒性肽快速渗入上皮细胞就成为了最有效的下毒方式。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蛙类分泌的毒性肽的分子量达05-2 kDa,都属于大分子分泌物,无论是从大小还是理化性质上看,均不易被上皮细胞吸收。那它们是如何进入捕食者血液中的呢?答案就是抗菌肽。

抗菌肽是蛙类的皮肤分泌物,能杀死体表细菌,被认为是蛙类物种自然免疫的组成部分。其实,它还有另一个重要身份”——毒性肽进入捕食者血液的推手。那么抗菌肽是如何促进毒性肽进入捕食者血液的呢?体外实验利用100uM毒性肽培养上皮细胞未发现细胞裂解;而当抗菌肽与毒性肽一起培养上皮细胞时,发现细胞中乳酸脱氢酶在5分钟内大量溢出;当单独使用抗菌肽时,也产生了相似的乳酸脱氢酶溢出水平。以上实验表明,抗菌肽可以破坏细胞,使细胞层细胞彼此断裂游离,造成上皮细胞层穿孔,实验结果如下图。由此一来,毒性肽就能更快的进入捕食者血液。而体内实验也有相同的发现:有抗菌肽辅助时,10分钟毒性肽的吸收量就已经达到了引起捕食者不良反应的剂量。

1)本文讨论的生物学话题是_______

2)毒性肽是由蛙细胞的_______(细胞器)合成,通过_______方式分泌出来。

3)蛙类的毒性肽是如何快速进入捕食者血液,从而为蛙类赢得逃脱的可能?_______

4)抗菌肽是天然的杀菌物质,已广泛应用于药品的研发。本文的研究启示我们,在研究抗菌肽的医药价值时,还应充分考虑哪些问题?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下图所示(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t+1表示t+1年的种群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甲种群在0~t3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 乙种群在0~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C. 乙种群在t2时数量最少

D. 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比较理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利用小鼠生产抗埃博拉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示意图,图中AG分别表示生物技术或细胞名称。

1)图中A过程是先给小鼠注射_________类物质,然后从小鼠的体内提取分离________细胞。则B细胞一般选用__________C过程不同于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常用诱导因素是___________

2)在杂种细胞的培养过程中,为了防止污染,通常还要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__________,其培养液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相比,特有的天然成分__________

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需要经过多次筛选,首先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其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还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__________,最终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选出符合要求的细胞后,可在体外条件下培养或注射到__________内进行增殖。

4)利用上述技术生产的单克隆抗体可制作成诊断盒,用于准确、快速诊断埃博拉璃毒的感染者,这体现了单克隆抗体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从酵母菌中获取某植物需要的某种酶的基因的流程,结合所学知识及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cDNA文库______基因文库(大于”“等于小于”)

2B过程是______过程。

3)为在短时间内大量获得目的基因,可采用的技术是______,其原理是_______

4)目的基因获取之后,目的基因与载体用_________切割后,通过______________连接,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重组表达载体组成成分必须有目的基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此步骤是基因工程的核心。

5)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已插入受体细胞DNA,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技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