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秃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合下表信息可预测,图中Ⅱ3和Ⅱ4所生子女是。
BB | Bb | bb | |
男 | 非秃顶 | 秃顶 | 秃顶 |
女 | 非秃顶 | 非秃顶 | 秃顶 |
A. 非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4
B. 非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1/8
C. 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8
D. 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图1为五种不同的育种方法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A、D途径表示杂交育种,一般从F2开始选种,这是因为_______。
(2)如图2若亲本的基因型有以下四种类型:
①若甲、乙两亲本杂交,则后代表现型比例是______。
②选乙、丁为亲本,经A、B、C途径可培育出________种纯合植物。该育种方法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
(3)下列植物中,是通过图中F方法培育而成的植物是________。
A.太空椒 B.抗虫棉 C.矮秆抗病小麦 D.四倍体葡萄
(4)G涉及的生物工程技术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图甲中a、b、c、d表示某植物根尖的不同区域,图乙是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到的该植物组织切片有丝分裂的显微照片。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用高倍镜可以看到一个细胞经历图乙中B→A→D→C整个过程
B.观察染色体最好图乙中的A细胞进行观察
C.观察根尖有丝分裂时应选择b区细胞
D.视野中处于间期的细胞最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大气温度及氧浓度对植物组织内产生CO2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图甲可知细胞呼吸最旺盛的温度为B点所对应的温度
B. 图甲曲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影响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
C. 图乙中DE段有氧呼吸逐渐减弱,EF段有氧呼吸逐渐增强
D. 和D、F点相比,图乙中E点对应的氧浓度更有利于贮藏水果和蔬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中甲、乙、丙表示某动物细胞中的不同化合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糖核苷酸是构成物质甲的基本单位
B. 物质甲为该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C. 物质丙与ATP元素组成相同
D. 物质乙的种类和数量与细胞膜的功能密切相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用某种酶进行有关实验的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由图1实验结果可知该酶的最适催化温度为30℃左右
B. 图2和图4能说明该酶一定不是胃蛋白酶
C. 由图4实验结果可知酶具有高效性
D. 由实验结果可知酶具有专一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由DNA向蛋白质传递与表达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需要t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的过程是________(用图中的字母回答)。
(2)对于真核生物来说,a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的_________期,基因突变发生于_______过程中(用图中的字母表示)。
(3)在真核细胞中,a和b两个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也存在于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中。
(4) 能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_____种,能特异性识别信使RNA上密码子的分子是_____。
(5)在人体内不存在中心法则中的________过程(用图中的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小组用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鱼鳔膜的通透性。实验开始时漏斗内外液面等高,实验中观察到漏斗内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再上升。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漏斗中液面上升速率逐渐减小
B. 水分子只能由鱼鳔膜外进入膜内
C. 液面静止时,鱼鳔膜内外溶液浓度相等
D. 实验结果表明鱼鳔膜是一种半透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协同运输是物质跨膜运输的一种方式,其过程如图所示。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同时与Na+和葡萄糖结合后,在膜两侧Na+浓度梯度驱动下吸收葡萄糖,跨膜的Na+再由另一种载体蛋白运回膜外。下列对此过程分析错误的是 ( )
A. 运输Na+的载体蛋白因不止一种而缺乏特异性
B. Na+的协同运输所需能量直接来自ATP水解
C. 图示细胞吸收葡萄糖是一种特殊的主动运输
D. 细胞内外Na+浓度相等时,协同运输不能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豌豆的圆粒和皱粒产生机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皱粒豌豆的产生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B.此题能够表现基因对生物性状的直接控制
C.插入外来DNA序列导致基因数目一定增加
D.豌豆的圆粒和皱粒是一对相对性状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